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物工程学(生物技术)论文--酶工程论文--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论文

一色齿毛菌(cerrena unicolor)漆酶的固定化及在环境污染物降解中的应用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引言第11-25页
    1.1 漆酶概述第11-13页
        1.1.1 漆酶的结构特征和性质第11-12页
        1.1.2 漆酶的催化机理第12-13页
    1.2 漆酶的固定化研究进展第13-19页
        1.2.1 酶固定化方法第13-16页
        1.2.2 无载体固定化第16-19页
    1.3 漆酶在环境保护应用上的研究现状第19-23页
        1.3.1 漆酶对染料污染物的处理第19-20页
        1.3.2 漆酶对多环芳烃污染的处理第20-21页
        1.3.3 漆酶对环境激素污染的处理第21-22页
        1.3.4 漆酶对抗生素染物的处理第22-23页
        1.3.5 漆酶对其他环境污染物的处理第23页
    1.4 课题选题依据及创新点第23-24页
    1.5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第24-25页
第二章 漆酶固定化制备条件的研究第25-48页
    2.1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25-26页
        2.1.1 菌株第25页
        2.1.2 培养基第25页
        2.1.3 主要试剂及配制方法第25页
        2.1.4 主要仪器设备第25-26页
    2.2 实验方法第26-31页
        2.2.1 漆酶酶液的制备第26-27页
        2.2.2 漆酶活力测定第27页
        2.2.3 漆酶蛋白含量测定第27页
        2.2.4 交联酶聚集体的制备第27-29页
        2.2.5 磁性交联酶聚集体的制备第29-30页
        2.2.6 包埋法固定化漆酶第30页
        2.2.7 载体交联法固定化漆酶第30-31页
        2.2.8 交联酶聚集体的微观结构第31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1-46页
        2.3.1 交联酶聚集体沉淀过程优化第32-35页
        2.3.2 交联酶聚集体交联过程优化第35-40页
        2.3.3 磁性交联酶聚集体交联过程优化第40-41页
        2.3.4 包埋法固定化酶的制备条件优化第41-43页
        2.3.5 交联法固定化酶的制备条件优化第43-45页
        2.3.6 交联酶聚集体的微观结构第45-46页
    2.4 小结第46-48页
第三章 固定化漆酶的酶学性质研究第48-66页
    3.1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48页
        3.1.1 实验材料第48页
        3.1.2 主要试剂第48页
        3.1.3 主要仪器设备第48页
    3.2 实验方法第48-50页
        3.2.1 酶活力测定第48页
        3.2.2 最适pH及pH稳定性的测定第48-49页
        3.2.3 最适温度及温度稳定性的测定第49页
        3.2.4 酶反应动力学参数测定第49页
        3.2.5 固定化酶重复利用性试验第49页
        3.2.6 不同金属离子对固定化酶酶活力的影响第49页
        3.2.7 不同有机溶剂对固定化酶酶活力的影响第49-50页
        3.2.8 NaCl浓度对固定化酶抑制动力学测定第50页
        3.2.9 不同NaCl浓度下固定化酶对RBBR脱色的影响第50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0-64页
        3.3.1 固定化酶的最适pH第50-51页
        3.3.2 固定化酶的pH稳定性第51-52页
        3.3.3 固定化酶的最适温度第52-53页
        3.3.4 固定化酶的温度稳定性第53-55页
        3.3.5 固定化酶反应动力学参数测定第55-57页
        3.3.6 固定化酶重复利用性试验第57-59页
        3.3.7 金属离子对固定化酶酶活力的影响第59页
        3.3.8 有机溶剂对固定化酶酶活力的影响第59-60页
        3.3.9 NaCl对游离酶和固定化酶抑制动力学测定第60-62页
        3.3.10 不同NaCl浓度对游离酶和固定化酶对RBBR脱色的影响第62-64页
    3.4 小结第64-66页
第四章 漆酶在环境污染物降解中的应用研究第66-119页
    第一节 漆酶对染料的降解第66-86页
        1.1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66页
            1.1.1 菌株第66页
            1.1.2 主要试剂第66页
            1.1.3 主要仪器设备第66页
        1.2 实验方法第66-69页
            1.2.1 漆酶酶液的制备第66-67页
            1.2.2 漆酶活力测定第67页
            1.2.3 染料脱色率的测定第67页
            1.2.4 响应面法优化介导孔雀石绿的脱色第67-68页
            1.2.5 孔雀石绿降解产物分析第68页
            1.2.6 孔雀石绿降解前后植物毒理学分析第68页
            1.2.7 响应面法优化介导RBBR的脱色第68-69页
            1.2.8 RBBR降解产物分析第69页
        1.3 结果与分析第69-84页
            1.3.1 孔雀石绿脱色响应面实验设计方案及结果分析第69-72页
            1.3.2 孔雀石绿最佳脱色条件及检验第72-73页
            1.3.3 孔雀石绿降解产物鉴定第73-75页
            1.3.4 漆酶降解孔雀石绿的可能降解途径第75-78页
            1.3.5 漆酶对孔雀石绿的脱毒研究第78页
            1.3.6 RBBR脱色响应面实验设计方案及结果分析第78-82页
            1.3.7 RBBR最佳脱色条件及检验第82页
            1.3.8 RBBR降解产物分析第82-84页
        1.4 小结第84-86页
    第二节 漆酶介导蛋白凝胶脱色第86-98页
        2.1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86-87页
            2.1.1 菌株第86页
            2.1.2 主要试剂及配制方法第86-87页
            2.1.3 主要仪器设备第87页
        2.2 实验方法第87-88页
            2.2.1 漆酶酶液的制备第87页
            2.2.1 漆酶活力测定第87页
            2.2.3 蛋白凝胶电泳第87页
            2.2.4 漆酶/介体系统脱色条件优化第87-88页
            2.2.5 对比不同脱色方法的脱色效果第88页
            2.2.6 漆酶/介体系统用于蛋白凝胶脱色的灵敏性检测第88页
            2.2.7 漆酶/介体系统对复杂蛋白条带的脱色第88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88-97页
            2.3.1 介体种类对蛋白凝胶脱色的影响第88-89页
            2.3.2 温度对蛋白凝胶脱色的影响第89-90页
            2.3.3 酶浓度对蛋白凝胶脱色的影响第90-91页
            2.3.4 介体浓度对蛋白凝胶脱色的影响第91-92页
            2.3.5 脱色时间对蛋白凝胶脱色的影响第92-93页
            2.3.6 比较不同脱色方法的脱色效果分析第93-95页
            2.3.7 漆酶/介体系统用于蛋白凝胶脱色的灵敏性检测第95-96页
            2.3.8 漆酶/介体系统对复杂蛋白条带的脱色第96-97页
        2.4 小结第97-98页
    第三节 固定化漆酶对环境污染物的降解第98-119页
        3.1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98-99页
            3.1.1 固定化漆酶第98页
            3.1.2 主要试剂第98页
            3.1.3 主要仪器设备第98-99页
        3.2 实验方法第99-102页
            3.2.1 漆酶对PAHs的降解第99页
            3.2.2 漆酶对PAEs的降解第99-100页
            3.2.3 漆酶对环境激素的降解第100页
            3.2.4 漆酶对抗生素的降解第100-101页
            3.2.5 菲及苯并[a]芘降解条件优化第101页
            3.2.6 盐酸四环素降解条件优化第101页
            3.2.7 四环素降解产物分析鉴定第101-102页
            3.2.8 四环素降解前后毒理学试验第102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102-117页
            3.3.1 漆酶对PAHs降解结果分析第102-104页
            3.3.2 菲及苯并[a]芘降解条件优化第104-107页
            3.3.3 漆酶对PAEs降解结果分析第107-109页
            3.3.4 漆酶对环境激素降解结果分析第109页
            3.3.5 漆酶对抗生素降解结果分析第109-110页
            3.3.6 盐酸四环素降解条件优化第110-112页
            3.3.7 盐酸四环素降解产物鉴定第112-116页
            3.3.8 盐酸四环素降解前后毒理学分析第116-117页
        3.4 小结第117-119页
结论与展望第119-122页
    结论第119-121页
    展望第121-122页
参考文献第122-131页
附录第131-132页
致谢第132-133页
个人简历第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琼胶寡糖的酶解制备及其活性研究
下一篇: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原子系统的量子动力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