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5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气体传感器的概述 | 第9-16页 |
1.2.1 气敏传感器的发展概况 | 第10-11页 |
1.2.2 气敏传感器的分类 | 第11-12页 |
1.2.3 气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 第12-15页 |
1.2.4 气敏传感器性能提高方法 | 第15-16页 |
1.3 二氧化锡的概述 | 第16-22页 |
1.3.1 二氧化锡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3.2 二氧化锡的合成方法介绍 | 第18-20页 |
1.3.3 二氧化锡的应用 | 第20-22页 |
1.4 NO_x气体敏感器研究分析 | 第22-23页 |
1.5 选题背景及依据 | 第23-24页 |
1.6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和表征方法 | 第25-33页 |
2.1 实验试剂 | 第25-26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26页 |
2.3 表征方法 | 第26-33页 |
2.3.1 X射线衍射技术 (XRD) | 第26-27页 |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 第27页 |
2.3.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27-28页 |
2.3.4 比表面积测试 (BET) | 第28页 |
2.3.5 X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 | 第28页 |
2.3.6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 第28-29页 |
2.3.7 电化学测试系统 | 第29-30页 |
2.3.8 气敏性能测试 | 第30-33页 |
第3章 二氧化锡纳米花的合成及NO_x气敏性研究 | 第33-47页 |
3.1 引言 | 第3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3-34页 |
3.2.1 二氧化锡气体敏感材料的合成 | 第33-34页 |
3.2.2 二氧化锡气体敏感材料NO_x气敏性测试 | 第3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4-46页 |
3.3.1 二氧化锡纳米花样品的表征及分析 | 第34-40页 |
3.3.2 二氧化锡纳米粒子气敏材料NO_x气敏性能分析 | 第40-44页 |
3.3.3 气敏机理探讨 | 第44-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铟掺杂二氧化锡纳米材料的合成及NO_x气敏性研究 | 第47-65页 |
4.1 引言 | 第47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7-48页 |
4.2.1 铟掺杂二氧化锡纳米花的合成 | 第47-48页 |
4.2.2 铟掺杂二氧化锡纳米花对NO_x的气敏性测试 | 第48页 |
4.3 结果和讨论 | 第48-64页 |
4.3.1 SIF样品的表征及分析 | 第48-57页 |
4.3.3 SIF复合材料NO_x气敏性能分析 | 第57-62页 |
4.3.4 气敏机理探讨 | 第62-6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5章 氧化铜掺杂二氧化锡纳米材料的合成及NO_x气敏性研究 | 第65-81页 |
5.1 引言 | 第65-66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66-67页 |
5.2.1 氧化铜掺杂二氧化锡纳米材料(SCF)的合成 | 第66页 |
5.2.2 氧化铜掺杂二氧化锡复合材料的NO_x的气敏性测试 | 第66-67页 |
5.3 结果和讨论 | 第67-80页 |
5.3.1 氧化铜掺杂的二氧化锡样品的的结构及表征 | 第67-73页 |
5.3.3 氧化铜掺杂二氧化锡纳米材料NO_x气敏性能分析 | 第73-78页 |
5.3.4 气敏机理探讨 | 第78-8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结论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