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前言 | 第10-15页 |
第一章 “封杀”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5-23页 |
1.1 “封杀”的概念和定性 | 第15-18页 |
1.1.1 “封杀令”是禁止性行政命令 | 第15-16页 |
1.1.2 “封杀”是处罚 | 第16-18页 |
1.2 “封杀”劣迹艺人的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1.2.1 公共利益大于个人利益 | 第18-19页 |
1.2.2 公众人物的权利限制 | 第19页 |
1.3 “封杀”劣迹艺人的种类 | 第19-23页 |
1.3.1 从“封杀”理由上划分 | 第19-20页 |
1.3.2 从“封杀”主体上划分 | 第20-21页 |
1.3.3 从“封杀”是否公开上划分 | 第21页 |
1.3.4 从“封杀”期限上划分 | 第21页 |
1.3.5 从“封杀”范围上划分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国内“封杀”劣迹艺人的现状 | 第23-38页 |
2.1 国内“封杀”劣迹艺人的案例 | 第23-27页 |
2.1.1 因敏感性问题被“封杀”的劣迹艺人 | 第23-24页 |
2.1.2 因违法犯罪被“封杀”的劣迹艺人 | 第24-25页 |
2.1.3 因道德、作风问题被“封杀”的劣迹艺人 | 第25-26页 |
2.1.4 因其他理由被“封杀”的劣迹艺人 | 第26-27页 |
2.2 国内“封杀”劣迹艺人存在的问题 | 第27-38页 |
2.2.1 “封杀”无法可依 | 第28-31页 |
2.2.2 “封杀”执法不是依法而行 | 第31-35页 |
2.2.3 “封杀”缺乏监督 | 第35页 |
2.2.4 “封杀”缺乏法律救济 | 第35-38页 |
第三章 我国“封杀”劣迹艺人法律规制的完善 | 第38-52页 |
3.1 完善法律制度,做到“封杀”有法可依 | 第38-45页 |
3.1.1 解释相关法律 | 第38-40页 |
3.1.2 修改相关法律 | 第40-43页 |
3.1.3 立新法,依法规制“封杀” | 第43-45页 |
3.2 依法规制“封杀”执法行为 | 第45-47页 |
3.2.1 加强普法工作,增强执法者的法治观念 | 第45页 |
3.2.2 “封杀”执法要依法而行 | 第45-47页 |
3.3 加强监督体制改革,增强对“封杀”的监督实效 | 第47-49页 |
3.3.1 加强司法监督体制改革 | 第48页 |
3.3.2 加强行政内部监督体制改革 | 第48页 |
3.3.3 加强人大监督 | 第48-49页 |
3.3.4 加强党的监督 | 第49页 |
3.3.5 加强社会舆论监督 | 第49页 |
3.4 依法规制行业“封杀” | 第49-50页 |
3.5 依法规制市场“封杀” | 第50页 |
3.6 充分发挥公众“封杀”的作用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