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1.1.1 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探测原理 | 第10-11页 |
1.1.2 地面水平能见度反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方法 | 第11-13页 |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 第14-25页 |
2.1 资料及其来源 | 第14-19页 |
2.2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方法 | 第19-20页 |
2.3 线性趋势计算及检验 | 第20-21页 |
2.4 聚类分析 | 第21-22页 |
2.5 EOF分解和检验 | 第22-23页 |
2.6 突变检测的曼-肯德尔(Mann-Kenddall)法 | 第23-25页 |
第三章 近五十年我国能见度的时空分布特征 | 第25-41页 |
3.1 能见度年平均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特征 | 第25-28页 |
3.2 能见度季节平均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特征 | 第28-31页 |
3.3 能见度的气候倾向率 | 第31-32页 |
3.4 能见度Mann-Kenddall突变检验和EEMD分解 | 第32-35页 |
3.5 能见度的聚类分析 | 第35-38页 |
3.6 能见度的EOF分解 | 第38-39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地面水平能见度反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方法改进 | 第41-70页 |
4.1 三种反演方法简介 | 第41-45页 |
4.1.1 E模式 | 第41-44页 |
4.1.2 Q模式 | 第44页 |
4.1.3 L模式 | 第44-45页 |
4.2 E模式和Q模式在中国地区的适应性评估 | 第45-51页 |
4.3 水汽修正方案在中国地区适应性评估 | 第51-60页 |
4.4 气溶胶粒子浓度廓线修正方案在中国地区的适应性评估 | 第60-6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五章 近五十年我国中东部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时空分布特征 | 第70-84页 |
5.1 AOD年平均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特征 | 第70-72页 |
5.2 AOD季节平均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特征 | 第72-75页 |
5.3 AOD的气候倾向率 | 第75-76页 |
5.4 AOD的聚类分析 | 第76-79页 |
5.5 AOD的EEMD分解 | 第79-81页 |
5.6 AOD的EOF分解 | 第81-82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84-88页 |
6.1 结论 | 第84-85页 |
6.2 讨论 | 第85-87页 |
6.2.1 对Q模式和L模式评估结果的讨论 | 第85-86页 |
6.2.2 W模式和C模式修正幅度讨论 | 第86-87页 |
6.3 不足和展望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