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武器工业论文--弹药、引信、火工品论文--引信论文

某小口径炮弹弹头机械引信动态特性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8页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第10-12页
    1.2 小口径弹药简介第12页
    1.3 国内外小口径引信发展近况第12-14页
    1.4 引信剪切销保险机构解除保险特性研究现状第14-15页
    1.5 引信保险销膛内解除保险后碰底回弹研究现状第15页
    1.6 引信弹性开口环跌落冲击技术仿真研究现状第15-16页
    1.7 旋转弹丸空中飞行时弹头引信旋松可能性研究现状第16-17页
    1.8 本文研究内容及行文结构第17-18页
2 引信剪切销保险机构解除保险特性仿真与设计原则第18-26页
    2.1 引言第18页
    2.2 引信剪切销保险机构简化模型第18页
    2.3 仿真模型与材料仿真参数第18-22页
        2.3.1 材料模型及状态方程第18-19页
        2.3.2 结构仿真参数第19-20页
        2.3.3 保险件材料仿真参数第20-21页
        2.3.4 过载仿真参数第21页
        2.3.5 评价指数论证第21-22页
        2.3.6 仿真可信性说明第22页
    2.4 仿真结果及讨论第22-25页
        2.4.1 结构尺寸优选问题仿真第22-23页
        2.4.2 材料优选问题仿真第23-24页
        2.4.3 不同过载影响仿真第24页
        2.4.4 分析和讨论第24-25页
    2.5 本章小结第25-26页
3 保险销膛内后坐碰底回弹过程仿真研究第26-35页
    3.1 引言第26页
    3.2 仿真模型建立第26-28页
        3.2.1 仿真模型的简化第26-27页
        3.2.2 仿真模型材料的选取及参数第27页
        3.2.3 过载仿真参数第27-28页
    3.3 仿真结果及分析第28-33页
        3.3.1 无垫片仿真结果第28-30页
        3.3.2 加垫片仿真结果第30页
        3.3.3 不同支座材料仿真结果第30-31页
        3.3.4 不同保险销直径仿真结果第31-32页
        3.3.5 不同保险销行程仿真结果第32页
        3.3.6 不同垫片材料仿真结果第32-33页
        3.3.7 不同垫片厚度仿真结果第33页
    3.4 本章小结第33-35页
4 开口环跌落冲击特性数值仿真研究第35-51页
    4.1 引言第35页
    4.2 数学模型分析第35-36页
    4.3 开口环发生塑性变形条件第36页
    4.4 数值仿真模型第36-40页
        4.4.1 有限元仿真模型第36-37页
        4.4.2 材料模型及状态方程第37-40页
    4.5 数值仿真结果及分析第40-49页
        4.5.1 典型仿真结果第40-43页
        4.5.2 开口环处于不同方位仿真研究第43-45页
        4.5.3 不同目标板仿真结果第45-48页
        4.5.4 分析与讨论第48-49页
    4.6 试验图片及分析第49页
    4.7 本章小结第49-51页
5 旋转弹丸空中飞行时弹头引信旋松可能性理论与仿真分析第51-70页
    5.1 引言第51页
    5.2 高速旋转弹外弹道学经典受力分析第51-53页
    5.3 阻力和极阻尼力矩的计算第53-56页
        5.3.1 阻力系数计算第53页
        5.3.2 极阻尼力矩系数的计算第53-56页
    5.4 空气动力学仿真理论和应用第56-58页
        5.4.1 背景第56页
        5.4.2 流体动力学基础和控制方程第56-58页
    5.5 仿真模型的建立第58-60页
        5.5.1 仿真模型的简化第58页
        5.5.2 计算域的选取第58-59页
        5.5.3 网格划分第59-60页
    5.6 仿真结果第60-64页
        5.6.1 阻力系数和极阻尼力矩系数仿真结果第60-61页
        5.6.2 不同马赫数仿真结果第61-62页
        5.6.3 不同转速仿真结果第62-63页
        5.6.4 不同攻角仿真结果第63-64页
    5.7 引信旋松可能性研究第64-68页
    5.8 本章小结第68-70页
6 总结与展望第70-72页
    6.1 工作总结第70页
    6.2 研究结论第70-71页
    6.3 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第71-72页
致谢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附录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引信机构的智能设计系统及其三维打印研究
下一篇:某火炮协调器优化设计及控制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