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内燃机论文--柴油机论文--构造论文

连杆复圆度对连杆轴承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特性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1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3-14页
    1.2 复圆度介绍第14-15页
        1.2.1 复圆度定义第14页
        1.2.2 企业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轴承润滑的发展及国内外现状第15-18页
        1.3.1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的发展第15页
        1.3.2 影响轴承润滑的实际因素研究第15-18页
        1.3.3 轴承润滑的主要研究方法第18页
    1.4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及主要内容第18-21页
        1.4.1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第18-19页
        1.4.2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9-21页
第二章 连杆复圆度特性研究第21-29页
    2.1 连杆复圆度的影响因素第21-24页
        2.1.1 加工工艺对连杆复圆度的影响第21-22页
        2.1.2 螺栓预紧力对连杆复圆度的影响第22页
        2.1.3 轴瓦过盈配合对连杆复圆度的影响第22-23页
        2.1.4 装配误差对连杆复圆度的影响第23-24页
    2.2 连杆复圆度不同表现形式第24-27页
    2.3 连杆复圆度测量方法及评价指标第27-28页
        2.3.1 连杆复圆度不同测量方法第27页
        2.3.2 连杆复圆度评价指标第27-28页
    2.4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连杆装配载荷对大头孔变形的影响第29-59页
    3.1 连杆装配载荷计算第29-31页
        3.1.1 连杆螺栓预紧力第29-30页
        3.1.2 连杆轴瓦过盈量第30-31页
    3.2 连杆有限元仿真模型建立第31-37页
        3.2.1 有限元仿真模型建立流程第32-33页
        3.2.2 连杆几何清理和网格划分第33-34页
        3.2.3 材料属性第34-35页
        3.2.4 接触对的定义第35-36页
        3.2.5 不同方案边界条件确定第36-37页
            3.2.5.1 位移边界条件第36页
            3.2.5.2 载荷边界条件第36-37页
        3.2.6 有限元模型坐标系第37页
    3.3 连杆螺栓预紧力对连杆大头孔变形的影响第37-41页
    3.4 连杆轴瓦过盈力对连杆大头孔变形的影响第41-45页
    3.5 螺栓预紧力与轴瓦过盈力共同作用下连杆大头孔变形分析第45-49页
    3.6 连杆大头孔变形测试试验第49-52页
        3.6.1 试验目的第49页
        3.6.2 试验仪器第49-50页
        3.6.3 试验测试流程及步骤第50-52页
    3.7 试验结果分析及对比第52-58页
        3.7.1 连杆初次拆装与再次拆装后复圆度形式及对比第52-56页
        3.7.2 不同螺栓预紧力下连杆复圆度试验结果分析第56-58页
    3.8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四章 复圆度对连杆轴承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特性影响研究第59-93页
    4.1 内燃机滑动轴承弹流润滑理论第59-62页
        4.1.1 油膜厚度表示第59-60页
        4.1.2 扩展雷诺(Reynolds)方程第60页
        4.1.3 模型求解第60-62页
    4.2 AVL EXCITE PowerUnit软件介绍第62页
    4.3 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的建立第62-67页
        4.3.1 边界条件的确定第62-63页
        4.3.2 连杆有限元模型模态缩减第63-65页
        4.3.3 活塞销与曲柄销模型建立第65-66页
        4.3.4 AVL EXCITE PU模型的建立第66-67页
    4.4 圆形变形复圆度对连杆轴承润滑的影响第67-71页
    4.5 椭圆变形复圆度对连杆轴承润滑的影响第71-83页
        4.5.1 横向椭圆正变形第72-75页
        4.5.2 纵向椭圆正变形第75-78页
        4.5.3 横向椭圆负变形第78-80页
        4.5.4 纵向椭圆负变形第80-83页
    4.6 水平错位复圆度对轴承润滑的影响第83-92页
        4.6.1 上轴瓦正偏移-下轴瓦负偏移变形第85-87页
        4.6.2 上轴瓦负偏移-下轴瓦正偏移变形第87-92页
    4.7 本章小结第92-93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93-97页
    5.1 全文工作总结第93-95页
    5.2 展望第95-97页
致谢第97-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3页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项目及发表论文第103-105页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奖励第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VNT与EGR对高压共轨柴油机高原性能的影响
下一篇:黑龙江省新能源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