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毛泽东群众史观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绪论第8-13页
    一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8-9页
        (一) 选题背景第8页
        (二) 研究意义第8-9页
    二 研究现状第9-11页
    三 研究方法、文章思路及结构安排第11-13页
        (一) 研究方法、思路第11页
        (二) 论文结构安排第11-13页
第1章 观念转变:青年毛泽东群众史观的确立第13-25页
    1.1 欲振朝纲“莫妙觅其巨夫伟人”第13-16页
        1.1.1 青年毛泽东对“圣贤”一词的界定第13-14页
        1.1.2 青年毛泽东“圣贤救世观”的主要内容第14-15页
        1.1.3 青年毛泽东“圣贤救世观”形成的影响因素第15-16页
    1.2“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第16-20页
        1.2.1 青年毛泽东开始关注民众联合的力量第17页
        1.2.2 青年毛泽东关注民众力量的原因第17-20页
    1.3“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第20-25页
        1.3.1 青年毛泽东唯物史观的确立第20页
        1.3.2 青年毛泽东社会历史观转变的客观条件分析第20-23页
        1.3.3 青年毛泽东社会历史观转变的主观原因分析第23-25页
第2章 内容深化:毛泽东群众史观的核心第25-36页
    2.1 核心范畴:人民群众第25-28页
    2.2 核心内容: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第28-32页
        2.2.1 人民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第29页
        2.2.2 人民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根本动力的主要原因第29-30页
        2.2.3 毛泽东提出“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伟大论断第30-32页
    2.3 核心价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32-36页
        2.3.1 毛泽东群众史观的价值论意义分析第32-33页
        2.3.2 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观点的提出第33-36页
第3章 理论运用:毛泽东群众史观向群众路线的转化第36-50页
    3.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的一致性第36-39页
        3.1.1 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的哲学内涵第37页
        3.1.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具有高度一致性第37-39页
    3.2 毛泽东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的一致体第39-43页
        3.2.1 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深刻内涵第39-40页
        3.2.2 毛泽东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统一体第40-43页
    3.3 毛泽东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现实路径第43-50页
        3.3.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必然性第43-44页
        3.3.2 由唯物史观向群众路线的转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典范第44-45页
        3.3.3 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国化为群众路线的具体路径第45-50页
第4章 毛泽东群众史观的重要意义与启示第50-54页
    4.1 毛泽东群众史观的重要意义第50-51页
    4.2 毛泽东群众史观及其群众路线工作方法的启示第51-54页
结语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9页
致谢第59-60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阿格妮丝·赫勒日常生活理论及其现实意义研究
下一篇: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反特权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