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气液分离技术 | 第9-10页 |
1.3 气液分离器概述 | 第10-12页 |
1.3.1 气液分离器类型 | 第10-12页 |
1.3.2 聚结板气液分离器 | 第12页 |
1.4 聚结板气液分离器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3-15页 |
第二章 聚结板气液分离过程机理及理论研究 | 第15-21页 |
2.1 两相流基本理论 | 第15-16页 |
2.2 气液两相流分离机理 | 第16-18页 |
2.2.1 气液两相流分离过程 | 第16-17页 |
2.2.2 液滴在流动中的破碎 | 第17页 |
2.2.3 液滴在流动中的碰撞聚结 | 第17-18页 |
2.3 液膜破裂机理 | 第18-20页 |
2.3.1 液滴撞击液膜 | 第18-19页 |
2.3.2 气流剪切液膜 | 第19-2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聚结板气液分离性能可视化实验研究 | 第21-33页 |
3.1 实验装置设计 | 第21-29页 |
3.1.1 液滴雾化系统 | 第21-24页 |
3.1.2 聚结板组分离系统 | 第24-26页 |
3.1.3 实验数据测量系统 | 第26-27页 |
3.1.4 聚结板气液分离性能实验台总构设计 | 第27-29页 |
3.2 实验测试方法 | 第29-30页 |
3.2.1 实验测试步骤 | 第29页 |
3.2.2 分离效率的计算 | 第29-30页 |
3.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0-32页 |
3.3.1 不同类型聚结板分离性能的比较 | 第30页 |
3.3.2 聚结板板间距对分离性能的影响 | 第30-31页 |
3.3.3 聚结板倾角对分离性能的影响 | 第31-3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数值模拟理论基础及基本模型选型研究 | 第33-40页 |
4.1 数值模拟相关软件介绍 | 第33-34页 |
4.1.1 gambit概述 | 第33-34页 |
4.1.2 fluent概述 | 第34页 |
4.2 湍流理论及模型 | 第34-37页 |
4.2.1 单方程模型 | 第35页 |
4.2.2 双方程模型 | 第35-37页 |
4.3 两相流模型 | 第37-38页 |
4.4 离散相模型 | 第38-39页 |
4.4.1 颗粒运动方程 | 第38-39页 |
4.4.2 壁面液膜模型 | 第3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五章 聚结板气液分离器数值模拟研究 | 第40-64页 |
5.1 研究对象 | 第40页 |
5.2 网格划分和计算模型 | 第40-43页 |
5.3 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 第43页 |
5.4 液滴的尺寸分布 | 第43-44页 |
5.5 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44-60页 |
5.5.1 三种结构聚结板通道内流场分布 | 第44-48页 |
5.5.2 聚结板液滴运动轨迹及壁面液膜厚度研究 | 第48-50页 |
5.5.3 流体运动特性对聚结板分离性能的影响分析 | 第50-55页 |
5.5.4 结构参数对聚结板分离性能的影响分析 | 第55-60页 |
5.6 聚结板分离性能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 | 第60-64页 |
5.6.1 分离效率的对比 | 第60-62页 |
5.6.2 压降的对比 | 第62-64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