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论文--程序设计论文

基于MFI语义互操作的信息模型与映射注册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创新点摘要第7-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5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1-13页
        1.2.1 国内外数据集成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国内外互操作性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第13-14页
        1.3.1 本文研究内容第13-14页
        1.3.2 本文研究意义第14页
    1.4 本文组织第14-15页
第二章 ISO/IEC-MFI标准研究第15-34页
    2.1 MFI体系结构概述第15-18页
        2.1.1 MFI系列标准概述第15-17页
        2.1.2 MFI系列标准逻辑关系第17-18页
    2.2 信息模型注册元模型技术规范第18-25页
        2.2.1 信息模型注册概念第18-19页
        2.2.2 信息模型注册元模型第19-24页
        2.2.3 信息模型注册实例第24-25页
    2.3 映射注册元模型技术规范第25-32页
        2.3.1 核心模型与基本映射概念与关系第25-26页
        2.3.2 映射注册元模型第26-28页
        2.3.3 映射度的概念扩展第28-31页
        2.3.4 映射注册实例第31-32页
    2.4 元数据技术第32-33页
        2.4.1 元数据的概念第32-33页
        2.4.2 元数据模型的概念与优势第33页
    2.5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E&P、EPDM和A5数据模型研究第34-43页
    3.1 勘探开发模型发展历程第34-35页
    3.2 E&P数据模型分析第35-37页
        3.2.1 模型概述第35页
        3.2.2 模型剖析第35-37页
    3.3 EPDM数据模型分析第37-39页
        3.3.1 模型概述第37页
        3.3.2 模型剖析第37-39页
    3.4 A5数据模型分析第39-40页
        3.4.1 模型概述第39-40页
        3.4.2 模型剖析第40页
    3.5 模型间差异分析第40-42页
    3.6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数据互操作统一注册模型第43-50页
    4.1 数据互操作统一注册模型描述第43-44页
    4.2 底层数据源层第44-45页
        4.2.1 底层数据源层原理第44页
        4.2.2 底层数据源层构建第44-45页
    4.3 顶层全域共享数据模型层第45-49页
        4.3.1 顶层全域共享数据模型层原理第45-46页
        4.3.2 顶层全域共享数据模型层构建第46-49页
    4.4 中间统一注册层第49页
        4.4.1 中间统一注册层原理第49页
        4.4.2 中间统一注册层构建第49页
    4.5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五章 查询引擎构建第50-54页
    5.1 查询引擎工作原理第50-51页
    5.2 查询引擎构建相关技术第51-52页
    5.3 查询引擎设计第52-53页
    5.4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六章 统一注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54-65页
    6.1 统一注册系统应用背景第54页
    6.2 统一注册系统总体设计第54-59页
        6.2.1 系统总体设计框架第54-56页
        6.2.2 系统用例设计第56页
        6.2.3 系统结构设计第56-59页
    6.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第59-64页
        6.3.1 配置数据源第59-60页
        6.3.2 底层信息模型注册模块的实现第60-61页
        6.3.3 顶层全域共享数据模型注册模块的实现第61-62页
        6.3.4 映射信息注册模块的实现第62页
        6.3.5 映射度维护模块的实现第62-63页
        6.3.6 查询引擎的实现第63-64页
    6.4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结论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70-71页
致谢第71-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圆形光学元件轮廓自动检测技术研究
下一篇:应用精确两阶段排样图的板材下料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