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基础科学论文--水产生物学论文--水产动物学论文

浅水湖泊螺类对气候变暖响应特征的室外模拟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1.1 气候变暖第11-15页
        1.1.1 全球气候变暖对世界范围的影响第11页
        1.1.2 气候变暖对水生态系统生物的影响第11-14页
        1.1.3 研究气候变暖的方法第14-15页
    1.2 湖泊富营养化第15-17页
        1.2.1 中国湖泊富营养化的现状第15页
        1.2.2 湖泊富营养化的起因第15-17页
    1.3 底栖动物第17-20页
        1.3.1 底栖动物在水生态系统的地位第17页
        1.3.2 捕食对于螺类的影响第17-18页
        1.3.3 实验系统中螺类的相关研究进展第18-20页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0-21页
第二章 升温对铜锈环棱螺形态及春季个体增补的影响第21-31页
    2.1 前言第21-22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2-23页
        2.2.1 温度控制系统的构建第22页
        2.2.3 研究方法第22-23页
        2.2.4 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第23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3-28页
        2.3.1 两种处理水环境特征第23-25页
        2.3.2 两种处理螺类个体重量与形态参数之间相关分析第25-26页
        2.3.3 螺类个体重量和形态参数的回归分析第26-27页
        2.3.4 升温对螺类形态特征及春季个体增补的影响第27-28页
    2.4 讨论第28-31页
        2.4.1 升温对铜锈环棱螺春季个体增补的影响第28页
        2.4.2 升温对螺类形态变化的影响第28-31页
第三章 气候变暖与富营养化的交互作用对螺类种群的影响第31-45页
    3.1 前言第31-32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32-34页
        3.2.1 中型室外模拟控制系统的构建第32-33页
        3.2.2 样品采集与分析第33页
        3.2.3 统计分析第33-34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4-41页
        3.3.1 水体理化指标第34-35页
        3.3.2 螺类种群生物量与密度第35-37页
        3.3.3 螺类种群生物量与密度百分比第37-39页
        3.3.4 夏秋季节与冬春季节螺类种群生物量及密度第39-41页
    3.4 讨论第41-45页
        3.4.1 升温对于螺类种群的影响第41-42页
        3.4.2 磷添加对于螺类种群的影响第42-43页
        3.4.3 升温与加磷的交互作用对于螺类种群的影响第43-45页
第四章 气候变暖与食物链长度的交互作用对螺类种群的影响第45-57页
    4.1 前言第45-46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46-47页
        4.2.1 实验设计第46页
        4.2.2 样品采集与分析第46-47页
        4.2.3 统计分析第47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47-54页
        4.3.1 水体理化指标第47-49页
        4.3.2 螺类种群生物量与密度第49-50页
        4.3.3 螺类种群生物量与密度百分比第50-52页
        4.3.4 冬春季节与夏秋季节螺类种群生物量及密度第52-54页
    4.4 讨论第54-57页
        4.4.1 升温对于螺类种群的影响第54页
        4.4.2 食物链长度对于螺类种群的影响第54-55页
        4.4.3 升温与食物链长度的交互作用对于螺类种群的影响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8页
附录第68-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红鳍笛鲷黑视蛋白基因克隆表达与进化分析
下一篇:运用Fish-PrFEQ程序建立草鱼投喂管理和污染排放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