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28页 |
1.1 中药合剂的概述 | 第8页 |
1.2 中药合剂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8-13页 |
1.2.1 提取工艺 | 第9页 |
1.2.2 精制和除杂工艺 | 第9-11页 |
1.2.3 制剂工艺 | 第11-13页 |
1.3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及制剂的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3.1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理 | 第13页 |
1.3.2 中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 第13-14页 |
1.3.3 临床治疗常见的活血化瘀中药制剂 | 第14-15页 |
1.4 灯盏细辛类中药及其制剂的研究进展 | 第15-21页 |
1.4.1 灯盏细辛的概述 | 第15页 |
1.4.2 灯盏细辛的化学成分 | 第15-17页 |
1.4.3 灯盏细辛的药理作用 | 第17-19页 |
1.4.4 临床用途 | 第19页 |
1.4.5 灯盏细辛的制剂产品 | 第19-20页 |
1.4.6 以灯盏花乙素为先导化合物的新药的研发 | 第20-21页 |
1.5 灯盏细辛类中药制剂的分析检测方法 | 第21-23页 |
1.5.1 薄层色谱法 | 第21页 |
1.5.2 紫外分光光度法 | 第21页 |
1.5.3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21-23页 |
1.5.4 超高效液相色谱 | 第23页 |
1.5.5 液质联用技术 | 第23页 |
1.5.6 毛细管电泳法 | 第23页 |
1.6 灯盏细辛合剂的概述 | 第23-26页 |
1.6.1 灯盏细辛合剂的生产工艺 | 第24页 |
1.6.2 灯盏细辛合剂的质量控制 | 第24-26页 |
1.7 本课题设计思想、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6-28页 |
1.7.1 本课题设计思想 | 第26页 |
1.7.2 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1.7.3 意义 | 第27-28页 |
第二章 灯盏细辛合剂四种有效成分同时检测含量的HPLC法的建立 | 第28-42页 |
2.1 材料与仪器 | 第28页 |
2.1.1 材料 | 第28页 |
2.1.2 仪器 | 第28页 |
2.2 方法与结果 | 第28-42页 |
2.2.1 色谱条件 | 第28-29页 |
2.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29页 |
2.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29-30页 |
2.2.4 干扰试验 | 第30-31页 |
2.2.5 线性关系的考察 | 第31-33页 |
2.2.6 精密度试验 | 第33-34页 |
2.2.7 重复性试验 | 第34-35页 |
2.2.8 稳定性试验 | 第35-36页 |
2.2.9 回收率试验 | 第36-37页 |
2.2.10 系统耐用性试验考察 | 第37-40页 |
2.2.11 含量测定 | 第40-41页 |
2.2.12 讨论 | 第41-42页 |
第三章 灯盏细辛合剂关键工艺工序的质量研究 | 第42-48页 |
3.1 材料与仪器 | 第42-43页 |
3.1.1 材料 | 第42页 |
3.1.2 仪器 | 第42-43页 |
3.2 实验方法和结果 | 第43-47页 |
3.2.1 评价方法 | 第43页 |
3.2.2 提取工艺的质量研究 | 第43-44页 |
3.2.3 除杂工艺的研究 | 第44-46页 |
3.2.4 灭菌工艺的的质量研究 | 第46-47页 |
3.3 讨论 | 第47-48页 |
第四章 灯盏细辛合剂质量稳定性的研究 | 第48-50页 |
4.1 实验目的 | 第48页 |
4.2 材料与仪器 | 第48页 |
4.2.1 材料 | 第48页 |
4.2.2 仪器 | 第48页 |
4.3 实验方法和结果 | 第48-50页 |
4.3.1 加速试验 | 第48-49页 |
4.3.2 长期试验 | 第49页 |
4.3.3 讨论 | 第49-50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第50-52页 |
5.1 工作总结 | 第50-51页 |
5.2 今后工作设想 | 第51页 |
5.3 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