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引言 | 第8-11页 |
| 第一章 五代绘画中的 “富贵”与 “野逸”审美风格概说 | 第11-20页 |
| 1.1 “富贵”与 “野逸”释义 | 第11-12页 |
| 1.2 五代花鸟画中 “富贵”与 “野逸”审美风格 | 第12-16页 |
| 1.3 五代人物画中 “富贵”与 “野逸”的审美取向 | 第16-20页 |
| 第二章 五代人物画中 “富贵”与 “野逸”风格成因分析 | 第20-26页 |
| 2.1 对唐代人物画的承袭与延续 | 第20-22页 |
| 2.2 五代各区域人物画发展的不平衡性 | 第22-23页 |
| 2.3 画家个性和生活处境的差异性 | 第23-24页 |
| 2.4 禅宗思想的影响 | 第24-26页 |
| 第三章 “富贵”与 “野逸”审美风格在五代人物画中的体现 | 第26-38页 |
| 3.1 “富贵”与 “野逸”在五代人物画题材内容方面的体现 | 第26-29页 |
| 3.1.1 趋向 “富贵”风格的题材 | 第26-28页 |
| 3.1.2 趋向 “野逸”风格的题材 | 第28-29页 |
| 3.2 “富贵”与 “野逸”在五代人物画表现语言形态方面的体现 | 第29-38页 |
| 3.2.1 工整细密,纤丽雅致的 “富贵”风格 | 第29-33页 |
| 3.2.2 写意倾向的 “野逸”风格 | 第33-38页 |
| 第四章 五代人物画 “富贵” “野逸”表现风格对后世的影响 | 第38-42页 |
| 4.1 “富贵”风格促进了院体人物画的形成与发展 | 第38-39页 |
| 4.2 “野逸”风格对写意人物画的发展影响深远 | 第39-42页 |
| 结语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4页 |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4-45页 |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