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城市经济管理论文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住房置业担保服务研究--以苏州市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导论第9-17页
    第一节 选题背景第9-11页
        一、新型城镇化中城市住房需求增加第9-10页
        二、通过公共服务协调住房供需矛盾的必要性第10-11页
        三、我国住房置业担保服务的缺失第11页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一、协调住房供需矛盾,体现社会公平第11-12页
        二、完善住房保障功能,实现“居者有其屋”第12页
        三、加强担保风险管控,保障服务安全第12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第12-14页
        一、研究方法第12-13页
        二、研究思路第13-14页
    第四节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4页
        一、进一步向社会住房保障领域延伸的问题第14页
        二、加强风险防范的问题第14页
    第五节 国内外住房置业担保研究现状第14-17页
        一、国外住房置业担保研究现状第14-15页
        二、国内住房置业担保研究现状第15-17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第17-23页
    第一节 新型城镇化第17-18页
        一、新型城镇化的概念第17页
        二、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第17-18页
        三、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公共服务的重要作用第18页
    第二节 公共服务第18-19页
        一、公共服务的概念第18页
        二、公共服务几点要素的把握第18-19页
    第三节 住房置业担保第19-20页
        一、住房置业担保的概念第19-20页
        二、住房置业担保服务的功能第20页
    第四节 政策性担保第20-23页
        一、政策性担保的概念第20页
        二、政策性担保的方式第20-21页
        三、政策性担保的作用第21-23页
第三章 我国住房置业担保服务的发展第23-32页
    第一节 我国住房置业担保服务的产生第23页
    第二节 我国住房置业担保服务的现状第23-25页
        一、基本情况第23-24页
        二、框架结构第24-25页
        三、积极意义第25页
    第三节 我国住房置业担保服务存在的问题第25-32页
        一、基础性担保和政策性担保概念的混淆第25-26页
        二、行业定位与监管问题第26页
        三、行业定性问题第26-27页
        四、担保服务范围与力度问题第27-28页
        五、担保服务费问题第28-29页
        六、风险问题第29-32页
第四章 苏州市住房置业担保服务的发展第32-43页
    第一节 苏州市住房置业担保服务的产生第32页
    第二节 苏州市住房置业担保机构的现状第32-33页
    第三节 苏州市住房置业担保服务的管理第33-35页
        一、基本原理第33-34页
        二、服务流程第34-35页
        三、风险管理第35页
    第四节 苏州市住房置业担保服务的内容第35-37页
        一、住房公积金贷款担保第35-36页
        二、社会住房保障性服务试点第36-37页
    第五节 苏州市住房置业担保服务的经验和启发第37-39页
        一、为客户解决问题第37-38页
        二、控制好三个关键点第38页
        三、担保对象的分类第38页
        四、系统性工程第38-39页
    第六节 苏州市住房置业担保服务的缺陷第39-43页
        一、盈利性与政策性难以协调第39-40页
        二、监管缺失第40页
        三、中低收入者领域涉足不够第40-41页
        四、中低收入者扶持力度不够第41-42页
        五、存在的风险第42-43页
第五章 改善我国住房置业担保服务的建议第43-57页
    第一节 明确服务核心,界定政府职责第43-45页
        一、以人为本第43-44页
        二、界定政府职责第44-45页
    第二节 明确服务性质,确定行业定位第45-47页
        一、政策性担保第45-47页
        二、非银行金融机构第47页
    第三节 完善担保机制,统一服务规范第47-50页
        一、升级完善法律体系第47-48页
        二、健全相关配套制度第48-49页
        三、统一机构组织形式第49-50页
        四、改革服务收费模式第50页
    第四节 扩展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功能第50-54页
        一、拓展保障范围第51-52页
        二、发挥担保功能第52-53页
        三、加强财政扶持第53-54页
    第五节 完善监管制度,强化风险管理第54-57页
        一、机构归属金融及政府监管第54-55页
        二、加强机构内部风险防控制度第55-56页
        三、建立再担保风险分散机制第56-57页
结语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共建设项目中工期延迟影响因素的研究--以布基纳法索为例
下一篇:商品房“蚀得面积”生成因素及规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