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导论 | 第8-16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8-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页 |
1.理论意义 | 第9页 |
2.实践意义 | 第9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9-15页 |
1.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9-13页 |
2.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3.本研究借鉴的前人研究成果 | 第15页 |
(四)研究问题 | 第15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问卷法 | 第15页 |
2.访谈法 | 第15页 |
3.观察法 | 第15-16页 |
4.文献法 | 第16页 |
5.三级编码资料分析法 | 第16页 |
一、核心概念与理论依据 | 第16-18页 |
(一)核心概念 | 第16-17页 |
1.关注(concern) | 第16页 |
2.教师关注(concern of teacher) | 第16-17页 |
3.教师关注阶段(stage of concern) | 第17页 |
(二)富勒的教师关注阶段理论 | 第17-18页 |
二、调查研究设计 | 第18-20页 |
(一)调查目的 | 第18页 |
(二)调查对象 | 第18页 |
(三)调查方法及工具编制 | 第18-20页 |
1.问卷调查法及调查问卷的编制 | 第18-20页 |
2.访谈法及访谈提纲的编制 | 第20页 |
三、走进现场:P市3所小学教师关注阶段现状调查结果及分析 | 第20-38页 |
(一)学校教师基本情况 | 第20-22页 |
(二)调查结果 | 第22-34页 |
1.P市3所小学教师关注阶段总体分布状况 | 第22-24页 |
2.各关注阶段教师的特点 | 第24-28页 |
3.教师关注阶段在不同特征量上的差异表现 | 第28-34页 |
(三)影响小学教师关注阶段的原因分析 | 第34-38页 |
1.教师的特征量对关注阶段的影响 | 第34-37页 |
2.学校文化对教师关注阶段的影响 | 第37-38页 |
四、促进教师关注阶段发展的途径 | 第38-44页 |
(一)增强教师关注的自我意识 | 第38-39页 |
(二)加强教师关注阶段发展的实践训练 | 第39-41页 |
1.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 第39页 |
2.进行微格教学训练 | 第39-40页 |
3.组织专门的教师关注训练 | 第40页 |
4.反思教育教学实践 | 第40-41页 |
(三)构建“关心型”学校文化 | 第41-44页 |
1.树立以“关心”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理念 | 第41-42页 |
2.创建彰显关心理念的校园物质环境 | 第42页 |
3.建设关心型的学校组织制度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附录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