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空间集聚与扩散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1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5-17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与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2.1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7-18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3 基本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1.3.1 基本思路 | 第19-20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研究进展 | 第21-32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21-23页 |
2.1.1 生物医药产业 | 第21页 |
2.1.2 价值链 | 第21-22页 |
2.1.3 空间集聚与扩散 | 第22-23页 |
2.2 相关理论研究进展 | 第23-28页 |
2.2.1 产业集群理论 | 第23-25页 |
2.2.2 关系经济地理学 | 第25-27页 |
2.2.3 多尺度的联盟驱动型全球商品链 | 第27-28页 |
2.3 生物医药产业相关研究进展 | 第28-31页 |
2.3.1 产业集聚研究 | 第28-29页 |
2.3.2 产业扩散研究 | 第29-30页 |
2.3.3 研究评述 | 第30-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国内外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分析 | 第32-47页 |
3.1 全球生物医药产业格局转变 | 第32-34页 |
3.1.1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合作加强 | 第32页 |
3.1.2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合作的动因 | 第32-34页 |
3.2 美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实践 | 第34-38页 |
3.2.1 发展历程与空间格局 | 第34-35页 |
3.2.2 产业中心的集聚网络 | 第35-38页 |
3.2.3 产业中心的集聚机理 | 第38页 |
3.3 欧盟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实践 | 第38-43页 |
3.3.1 完善的英国生物医药产业环境 | 第40-41页 |
3.3.2 政策驱动下的丹麦—瑞典“生物谷” | 第41-43页 |
3.4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历程及主要问题 | 第43-45页 |
3.4.1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历程 | 第43-44页 |
3.4.2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主要问题 | 第44-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4章 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分析 | 第47-69页 |
4.1 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历程与现状 | 第47-53页 |
4.1.1 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机遇 | 第47-48页 |
4.1.2 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 第48-51页 |
4.1.3 上海牛物医药产业主要问题 | 第51-53页 |
4.2 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空间布局 | 第53-67页 |
4.2.1 张江—周康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 第53-56页 |
4.2.2 奉贤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 第56-58页 |
4.2.3 徐汇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 第58-60页 |
4.2.4 青浦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 第60-62页 |
4.2.5 金山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 第62-64页 |
4.2.6 闵行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 第64-6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5章 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空间关系 | 第69-83页 |
5.1 生物医药产业空间集聚分析 | 第69-72页 |
5.1.1 生物医药产业集聚条件缺失 | 第69-70页 |
5.1.2 生物医药产业集聚程度尚弱 | 第70页 |
5.1.3 张江与国际医学园区发展高度相关 | 第70-72页 |
5.2 生物医药产业空间扩散分析 | 第72-74页 |
5.2.1 各基地对区域生物医药产业扩散效应较弱 | 第72-73页 |
5.2.2 基地间生物医药产业扩散效应有限 | 第73-74页 |
5.3 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瓶颈 | 第74-79页 |
5.3.1 市域资源禀赋差异弱 | 第74-76页 |
5.3.2 空间扩张瓶颈 | 第76-79页 |
5.4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建议 | 第79-81页 |
5.4.1 注重本地—全球的多尺度联系 | 第79-80页 |
5.4.2 发挥本地优势,推动产业集聚 | 第80页 |
5.4.3 空间统一治理,加强园区融合 | 第80-8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3-85页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83-84页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后记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