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一、绪论 | 第10-18页 |
(一)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 城市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2. 可持续发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三) 研究方法和内容体系 | 第16-18页 |
1.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2. 内容体系 | 第16-18页 |
二、城市化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压力效应分析 | 第18-25页 |
(一) 城市化、可持续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 第18-21页 |
1. 城市化的概念、内涵和模式 | 第18-20页 |
(1) 城市化的概念和内涵 | 第18-19页 |
(2) 城市化的模式 | 第19-20页 |
2. 可持续发展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 | 第20-21页 |
(1)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第20页 |
(2)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 第20-21页 |
(二) 城市化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效应分析 | 第21-23页 |
1. 缓解人口压力与土地承载力的矛盾 | 第21-22页 |
2. 有利于地区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 | 第22页 |
3. 能够带动整体区域经济发展 | 第22页 |
4. 有利于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 | 第22-23页 |
(三) 城市化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压力效应分析 | 第23-25页 |
1. 小城镇的过度发展导致低水平的城市化 | 第23页 |
2. 工业化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 第23-24页 |
3. 过度开发脆弱的或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 | 第24页 |
4. 产生许多大城市病 | 第24-25页 |
三、包头地区城市化进程中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5-34页 |
(一) 包头地区概况及城市化发展的经验 | 第25-30页 |
1. 包头市概况 | 第25-26页 |
2. 包头城市化进程中的成功经验 | 第26-30页 |
(1)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老工业基地成功转型 | 第26-27页 |
(2) 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打造绿色工业城市 | 第27-28页 |
(3)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 第28-30页 |
(二) 包头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30-32页 |
1. 经济实力不够强大,对区域经济的带动能力差 | 第30页 |
2. 产业结构比例仍然不够协调 | 第30-31页 |
3. 城市集聚辐射功能不强,农村城市化动力不足 | 第31-32页 |
4. 城市扩张带来的流动人口等社会问题 | 第32页 |
(三) 包头城市化进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2-34页 |
1. 对城市化认识不足,发展战略的制定稍显滞后 | 第32页 |
2. 城市化的经济支撑薄弱,推动力量不足 | 第32-33页 |
3. 城市化发展缺乏有力的产业支撑 | 第33页 |
4. 户籍制度限制了人口合理流动 | 第33-34页 |
四、在城市化进程中促进包头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34-41页 |
(一) 加快包头地区城市化发展步伐的对策 | 第34-37页 |
1. 改善软环境,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 第34-35页 |
2. 依托高新技术改造,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第35页 |
3. 科学地进行城市规划,进一步完善城市综合功能 | 第35-36页 |
4. 发展旗县经济,实行城乡互补网络化发展模式 | 第36-37页 |
5. 逐步向开发区梯度转移 | 第37页 |
(二) 选择以生态集约型发展模式为主导的城市化道路 | 第37-41页 |
1. 生态集约型发展模式 | 第37-38页 |
2. 推进以生态经济集约型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对策 | 第38-41页 |
(1) 建立促进生态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绩考核体系 | 第38页 |
(2) 建立生态经济集约型生产结构体系 | 第38-39页 |
(3) 加强对区域经济梯度推进中污染转移的控制 | 第39页 |
(4)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形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 | 第39-40页 |
(5) 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倡导建设节约型城市 | 第40-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