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压力与支护论文--矿山压力与岩层移动论文--回采工作面压力论文

“刀把式”采场顶板破断机理及力学演化特征的面长效应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1 绪论第17-28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7-18页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第18-25页
        1.2.1 正规采场覆岩结构及矿压理论的研究现状第18-21页
        1.2.2 不规则采场覆岩结构及矿压理论的研究现状第21-23页
        1.2.3 不规则采场应力演化特征与开采技术的研究现状第23-25页
    1.3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第25页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5-26页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26-28页
2 “刀把式”采场顶板的结构特点及岩性特征第28-40页
    2.1 “刀把式”采场顶板的结构特点第28-31页
        2.1.1 工程地质背景第28-30页
        2.1.2 顶板结构特点第30-31页
    2.2 “刀把式”采场顶板的岩性特征第31-38页
        2.2.1 试验内容及设备第32-33页
        2.2.2 岩石的物理力学试验第33-38页
    2.3 本章小结第38-40页
3 “刀把式”采场顶板破断的力学机理第40-63页
    3.1 薄板理论概述第40-44页
        3.1.1 薄板概念及基本假设第40-41页
        3.1.2 薄板理论的基本力学方程第41-44页
    3.2 “刀把式”采场顶板的力学模型分析第44-55页
        3.2.1 小面采场顶板破断前的力学模型分析第46-48页
        3.2.2 小面采场顶板破断期间的力学模型分析第48-50页
        3.2.3 小面采场顶板破断后的力学模型分析第50-51页
        3.2.4 大面采场顶板破断前的力学模型分析第51-53页
        3.2.5 大面采场顶板破断后的力学模型分析第53-55页
    3.3 “刀把式”采场顶板的破断机理第55-56页
    3.4 “刀把式”采场顶板破断的算例分析第56-62页
        3.4.1 算例分析软件简介第56页
        3.4.2 不同薄板结构的内力分布特征第56-62页
    3.5 本章小结第62-63页
4 “刀把式”采场力学演化特征的面长效应第63-86页
    4.1 数值模拟软件第63-64页
    4.2 “刀把式”采场力学效应的数值模拟第64-84页
        4.2.1 模型建立及参数设计第65-67页
        4.2.2 顶板塑性区的破坏范围第67-71页
        4.2.3 采动应力场的演化特征第71-81页
        4.2.4 覆岩位移场的变形规律第81-84页
    4.3 本章小结第84-86页
5 “刀把式”采场应力演化特征及岩移规律的三维模型试验第86-120页
    5.1 试验目的及对象第86-88页
        5.1.1 试验目的及研究内容第86-87页
        5.1.2 试验对象及工程概况第87-88页
    5.2 试验的理论基础第88-89页
    5.3 试验的模型设计第89-93页
    5.4 试验监测方法第93-97页
        5.4.1 应力监测方法第93-94页
        5.4.2 位移监测方法第94-95页
        5.4.3 覆岩破坏及裂隙分布监测方法第95-97页
    5.5 覆岩外部破坏及裂隙分布特征第97-99页
    5.6 覆岩内部破坏及裂隙发育状况第99-112页
        5.6.1 “正刀把式”采场覆岩内部破坏及裂隙发育状态第99-105页
        5.6.2 “反刀把式”采场覆岩内部破坏及裂隙发育状态第105-111页
        5.6.3 “刀把式”采场覆岩内部破坏及裂隙发育特征小结第111-112页
    5.7 覆岩运移规律第112-114页
    5.8 应力演化特征第114-118页
        5.8.1 “刀把式”采场覆岩走向剖面的应力演化特征第114-116页
        5.8.2 “刀把式”采场覆岩倾向剖面的应力演化特征第116-118页
    5.9 本章小结第118-120页
6 “刀把式”采场矿压显现特征及顶板防控体系第120-140页
    6.1 矿压观测方案第120-122页
        6.1.1 观测目的及内容第120-121页
        6.1.2 测点布置方案第121-122页
    6.2 矿压显现特征第122-128页
        6.2.1 小面采场矿压显现特征第122-124页
        6.2.2 大面采场矿压显现特征第124-127页
        6.2.3 工作面全程矿压显现特征第127-128页
    6.3 工作面支架的阻力分析及荷载分布第128-131页
        6.3.1 工作面全程支架阻力分析第128-130页
        6.3.2 工作面对接区的支架荷载分布第130-131页
    6.4 巷道围岩的变形特征第131-136页
        6.4.1 小面巷道围岩的变形特征第131-133页
        6.4.2 工作面对接前后巷道围岩的变形特征第133-134页
        6.4.3 大面巷道围岩的变形特征第134-136页
    6.5 “刀把式”采场顶板防控体系第136-138页
    6.6 本章小结第138-140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40-143页
    7.1 主要结论第140-142页
    7.2 主要创新点第142页
    7.3 展望第142-143页
参考文献第143-151页
致谢第151-152页
作者简介及读博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152-154页

论文共1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孔隙金属模具及其高效热交换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石墨烯的超级电容器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