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基础科学论文--水产生物学论文--水产动物学论文

毛蚶群体遗传学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5-41页
    第一节 群体和群体遗传研究第15-20页
        1. 群体(Population)第15-16页
        2. 群体遗传的研究简史第16-18页
        3. 群体遗传研究的一些概念第18-20页
    第二节 遗传差异及遗传结构模式第20-27页
        1. 遗传结构的提出第20-21页
        2. 群体遗传结构研究的方法第21-22页
        3. 遗传结果形成的动力第22-23页
        4. 影响生物遗传结构的因素第23-26页
            4.1. 物理因素第23-24页
            4.2. 历史因素第24页
            4.3. 地理距离第24-25页
            4.4. 生物的行为第25页
            4.5. 小结第25-26页
        5. 遗传结构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6-27页
    第三节 群体遗传学研究方法概述第27-34页
        1. 遗传标记概述第27-28页
        2. DNA分子标记第28-33页
            2.1. 线粒体DNA(Mitochondrion DNA)第28-29页
            2.2. AFLPs标记第29页
            2.3. 微卫星标记(Microsatellites)第29-31页
            2.4. SNP标记第31-32页
            2.5. 小结第32-33页
        3. 微卫星多元PCR技术在群体遗传研究中的应用第33-34页
    第四节 有效群体大小在群体遗传研究中的意义第34-36页
        1. 有效群体大小的概念第34页
        2. 估算有效繁殖群体的常用方法第34-36页
    第五节 毛蚶研究文献综述第36-41页
        1. 毛蚶的分类地位及形态特征第36页
            1.1.分类地位第36页
            1.2.形态特征第36页
        2. 毛蚶的地理分布及生态习性第36-37页
            2.1. 地理分布第36-37页
            2.2. 生态习性第37页
            2.3. 繁殖习性第37页
        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37-39页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39-41页
第二章 毛蚶微卫星标记开发及微卫星多元PCR技术体系的应用第41-73页
    第一节 毛蚶基因组微卫星标记的开发及微卫星多元PCR技术体系的构建第41-50页
        0. 引言第4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1-47页
            1.1. 样品采集第41页
            1.2. 基因组DNA提取第41-44页
            1.3. 微卫星富集文库构建第44-47页
            1.4. TA克隆及微卫星序列筛选第47页
        2. 实验结果第47-50页
            2.1. DNA酶切及胶回收目的片段检测第48页
            2.2. 阳性克隆的筛选与鉴定第48-49页
            2.3. 微卫星位点的筛选第49-50页
    第二节 毛蚶微卫星多元PCR体系构建第50-60页
        0. 引言第50-51页
        1. 材料方法第51-55页
            1.1. 样品的采集及DNA提取第51页
            1.2. PCR反应体系及反应程序第51-52页
            1.3. 聚丙烯凝胶酰胺电泳检测第52-54页
            1.4. 微卫星标记的筛选及多元PCR组合配对第54页
            1.5. 标记加尾第54-55页
            1.6. 数据分析第55页
        2. 实验结果第55页
        3. 讨论第55-60页
    第三节 毛蚶微卫星多元PCR体系在家系分析中的应用第60-73页
        0. 引言第60-61页
        1. 材料方法第61-62页
            1.1. 家系构建与样品收集第61页
            1.2. 亲本DNA提取第61页
            1.3. 幼虫DNA提取第61-62页
            1.4. 微卫星分析第62页
            1.5. 数据处理第62页
        2. 实验结果第62-73页
            2.1. 多重PCR中微卫星标记的特征第62-63页
            2.2. 多元PCR中微卫星标记的遗传分离模式第63-71页
            2.3. 多元PCR家系鉴定成功率第71页
            2.4. 讨论第71-73页
第三章 毛蚶野生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第73-83页
    0. 引言第73页
    1. 材料方法第73-74页
        1.1. 样品采集及DNA提取第73-74页
    2. 实验方法第74-75页
        2.1. 线粒体COI分析第74-75页
        2.2. 微卫星分析第75页
    3. 数据分析第75-76页
    4. 结果第76-82页
        4.1. 序列多样性分析第76-77页
        4.2. 系统发生分析第77-79页
        4.3. 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第79-82页
    5. 讨论第82-83页
        5.1. 毛蚶种内的两个进化显著性单元第82-83页
第四章 毛蚶养殖和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比较第83-95页
    0. 引言第83页
    1. 材料方法第83-86页
        1.1. 样品采集及DNA提取第83-84页
        1.2. 微卫星分析第84-86页
        1.3. 数据分析第86页
    2. 结果第86-92页
        2.1. 遗传多样性第86-89页
        2.2. 遗传分化第89-92页
    3. 讨论第92-95页
第五章 毛蚶有效繁殖群体数量研究第95-103页
    0. 引言第95页
    1. 材料方法第95-98页
        1.1. 实验材料构建及DNA提取第95-96页
        1.2. 微卫星分析第96-97页
        1.3. 数据分析第97-98页
    2. 实验结果第98-101页
        2.1. 家系鉴定成功率第98-99页
        2.2. 亲本繁殖成功比较和有效繁殖群体的估算第99-101页
    3. 讨论第101-103页
致谢第103-105页
个人简历第105-107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07-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量子关联与量子态的区分
下一篇:鱼类淋巴囊肿病毒感染对27.8kDa受体表达及牙鲆鳃转录组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