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家畜论文--猪论文

功能性氨基酸对猪上皮细胞蛋白周转及母猪繁殖性能的作用机制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4-25页
    1.1 功能性氨基酸的概念第14-15页
    1.2 氨基酸与肠道健康第15-18页
        1.2.1 精氨酸与肠道健康第15-16页
        1.2.2 谷氨酸与肠道健康第16页
        1.2.3 谷氨酰胺与肠道健康第16-18页
        1.2.4 脯氨酸与肠道健康第18页
    1.3 氨基酸对乳蛋白合成的调控第18-24页
        1.3.1 支链氨基酸对乳蛋白合成的调控第20-22页
        1.3.2 精氨酸对乳蛋白合成的调控第22-23页
        1.3.3 谷氨酰胺和脯氨酸对乳蛋白合成的调控第23-24页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4-25页
第2章 泌乳性能差异母猪血清代谢组学分析第25-36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5-28页
        2.1.1 试验动物和日粮第25-26页
        2.1.2 泌乳性能的评定分组与采样第26页
        2.1.3 材料试剂第26页
        2.1.4 样品处理第26-27页
        2.1.5 LC/MS分析第27-28页
        2.1.6 数据的分析第28页
    2.2 结果分析第28-33页
        2.2.1 PCA分析第28-29页
        2.2.2 PLS-DA分析第29-31页
        2.2.3 两组之间差异性代谢产物第31-33页
    2.3 讨论第33-35页
    2.4 小结第35-36页
第3章 ARG,GLU,GLN,PRO对肠上皮细胞蛋白质代谢及信号通路的影响第36-45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7-40页
        3.1.1 试验仪器第37页
        3.1.2 试验试剂第37页
        3.1.3 IPEC-1细胞培养第37-38页
        3.1.4 试验操作第38-39页
        3.1.5 数据统计分析第39-40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40-42页
        3.2.1 Arg,Glu,Gln,Pro对猪肠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第40页
        3.2.2 精氨酸对mTOR和PI3K-Akt-Bcl-2信号通路的影响第40-42页
    3.3 讨论第42-44页
    3.4 小结第44-45页
第4章 ARG对猪乳腺上皮细胞(PMEC)蛋白质合成及信号通路的影响第45-53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46-47页
        4.1.1 材料第46页
        4.1.2 猪乳腺上皮细胞的培养和计数第46页
        4.1.3 精氨酸对猪乳腺上皮细胞生长和细胞蛋白浓度的影响第46页
        4.1.4 乳腺上皮细胞内αS-1、β-酪蛋白合成量的测定第46-47页
        4.1.5 精氨酸对猪乳腺上皮细胞mTOR信号通路翻译起始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第47页
        4.1.6 数据处理第47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47-51页
        4.2.1 精氨酸对猪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及蛋白浓度的影响第47-48页
        4.2.2 精氨酸对猪乳腺上皮细胞内酪蛋白合成的影响第48-49页
        4.2.3 精氨酸对猪乳腺上皮细胞mTOR信号通路信号分子mRNA基因表达的影响第49-51页
    4.3 讨论第51-52页
        4.3.1 精氨酸对猪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及蛋白合成的影响第51-52页
        4.3.2 Arg对乳腺细胞中mTOR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第52页
    4.4 小结第52-53页
第5章 日粮添加ARG,GLU,GLN,PRO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第53-58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53-55页
        5.1.1 试验动物及设计第53页
        5.1.2 试验日粮第53-54页
        5.1.3 饲养管理第54页
        5.1.4 测定指标第54-55页
        5.1.5 统计分析第55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55-56页
        5.2.1 日粮中添加Arg,Glu,Gln,Pro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第55页
        5.2.2 日粮分别添加Arg,Glu,Gln,Pro对母猪采食量的影响第55-56页
        5.2.3 日粮分别添加Arg,Glu,Gln,Pro对母猪全期发情间隔及断奶后第56页
    5.3 讨论第56-57页
    5.4 小结第57-58页
第6章 结论、创新性和展望第58-59页
    6.1 主要结论第58页
    6.2 创新性第58页
    6.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71页
附表:缩写词表(ABBROVIATIONS)第71-72页
致谢第72-73页
作者简介第7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申请的专利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SSR标记在海带群体遗传及胞质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下一篇:次生共生细菌Hamiltonella在Q型烟粉虱传播番茄黄化曲叶病毒中的生态学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