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机械设备与自动化论文--机械设备的腐蚀与防护论文--油气开采机械设备的腐蚀与防护论文

注烟道气辅助采油过程中的井筒腐蚀规律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前言第9-16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9-10页
    1.2 烟道气腐蚀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4页
        1.2.1 CO_2腐蚀第10-13页
        1.2.2 O_2腐蚀第13-14页
        1.2.3 酸腐蚀第14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4-15页
        1.3.1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3.2 技术路线第15页
    1.4 论文创新点第15-16页
第二章 烟道气腐蚀规律实验研究第16-41页
    2.1 实验方法第16-18页
        2.1.1 试样第16-17页
        2.1.2 实验原理和步骤第17页
        2.1.3 实验周期第17-18页
    2.2 烟道气腐蚀机理分析第18-29页
        2.2.1 腐蚀产物分析第18-23页
        2.2.2 腐蚀产物膜分析第23-27页
        2.2.3 腐蚀机理研究第27-29页
    2.3 烟道气腐蚀规律单因素变化实验研究第29-35页
        2.3.1 温度对腐蚀速率的影响第29-30页
        2.3.2 压力对腐蚀速率的影响第30-31页
        2.3.3 流速对腐蚀速率的影响第31-32页
        2.3.4 O_2含量对腐蚀速率的影响第32页
        2.3.5 SO_2含量对腐蚀速率的影响第32-33页
        2.3.6 SO_3含量对腐蚀速率的影响第33-34页
        2.3.7 溶液离子对腐蚀速率的影响第34-35页
    2.4 烟道气腐蚀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第35-40页
        2.4.1 灰色关联分析原理第36-38页
        2.4.2 分析结果第38-40页
    2.5 小结第40-41页
第三章 烟道气在井筒内的酸凝结及腐蚀规律研究第41-80页
    3.1 烟道气在井筒内的流动传热模型第41-49页
        3.1.1 模型假设及初始条件第41页
        3.1.2 井筒的散热损失第41-45页
        3.1.3 压力场确立第45-46页
        3.1.4 温度场确立第46-49页
    3.2 烟道气在井筒内的酸凝结规律第49-75页
        3.2.1 酸凝结位置计算第49页
        3.2.2 酸凝结浓度计算第49-55页
        3.2.3 热物性参数计算第55-61页
        3.2.4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61-75页
    3.3 烟道气在井筒内的腐蚀模拟实验第75-79页
        3.3.1 实验设计第75页
        3.3.2 实验模拟结果及分析第75-79页
    3.4 小结第79-80页
第四章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烟道气腐蚀预测第80-99页
    4.1 多因素正交实验第80-85页
        4.1.1 因素和水平第80-81页
        4.1.2 正交实验安排第81-82页
        4.1.3 正交实验结果第82-85页
    4.2 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建立第85-90页
        4.2.1 BP神经网络原理第85-87页
        4.2.2 遗传算法原理第87-88页
        4.2.3 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构建第88-90页
    4.3 烟道气腐蚀速率BP神经网络预测结果第90-98页
        4.3.1 BP神经网络的学习过程第90-97页
        4.3.2 BP神经网络的模型检测第97-98页
    4.4 小结第98-99页
第五章 结论第99-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105-106页
致谢第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型油库原油外泄流散规律及防护措施研究
下一篇:指向式旋转导向钻井工具系统的建模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