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过失犯罪应成立共同犯罪之研究
搞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案例导入与实然争议 | 第12-20页 |
第一节 案例与引发争议 | 第12-14页 |
第二节 实然争议:是否成立共同犯罪 | 第14-20页 |
一、否定说 | 第15-16页 |
二、肯定说 | 第16-17页 |
三、限制肯定说 | 第17-18页 |
四、小结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比较研究:成立共同犯罪之根据 | 第20-31页 |
第一节 德国共同过失犯罪现状之研究 | 第20-23页 |
一、法律规定 | 第20-21页 |
二、理论学说 | 第21-22页 |
三、司法判例 | 第22-23页 |
第二节 日本共同过失犯罪现状之研究 | 第23-26页 |
一、法律规定 | 第23页 |
二、理论学说 | 第23-25页 |
三、司法判例 | 第25-26页 |
第三节 意大利共同过失犯罪现状之研究 | 第26-27页 |
一、法律规定 | 第26页 |
二、理论学说 | 第26-27页 |
第四节 台湾地区共同过失犯罪现状之规定 | 第27-28页 |
一、法律规定 | 第27页 |
二、理论学说 | 第27-28页 |
三、司法判例 | 第28页 |
第五节 小结 | 第28-31页 |
第三章 应然定位:成立共同犯罪 | 第31-50页 |
第一节 共同过失犯罪的构成要件 | 第32-38页 |
一、前提条件:共同注意义务 | 第32-34页 |
二、客观方面 | 第34-36页 |
三、主体要件 | 第36-37页 |
四、主观方面 | 第37-38页 |
第二节 共同过失犯罪的成立范围 | 第38-45页 |
一、过失共同正犯 | 第38-39页 |
二、过失教唆犯 | 第39-43页 |
三、过失帮助犯 | 第43-45页 |
第三节 共同过失犯罪的刑事责任 | 第45-50页 |
一、共同过失犯罪的处罚原则 | 第45-47页 |
二、共同过失犯罪的责任分配 | 第47-50页 |
结语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