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工程背景 | 第10-11页 |
1.1.2 待解决的工程问题 | 第11-12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2.1 预应力锚索的工作机理和应用概况 | 第12-14页 |
1.2.2 锚杆锚固机理研究 | 第14-16页 |
1.2.3 锚杆有效锚固长度研究 | 第16-17页 |
1.3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第2章 锚索有效锚固长度测试技术开发研究 | 第18-27页 |
2.1 概述 | 第18-19页 |
2.2 锚索有效锚固长度测试方法开发 | 第19-20页 |
2.2.1 现有锚固体测试方法研究 | 第19-20页 |
2.2.2 本文测试方法开发思路 | 第20页 |
2.3 应变计在锚固体中的设置位置数值模拟分析 | 第20-26页 |
2.3.1 数值模拟方法概述 | 第20-21页 |
2.3.2 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21-22页 |
2.3.3 数值模型 | 第22-24页 |
2.3.4 结果分析 | 第24-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锚杆锚固界面荷载传递参数P-S曲线反演法适用性研究 | 第27-36页 |
3.1 概述 | 第27-28页 |
3.2 锚固界面参数P-S曲线反演法 | 第28-30页 |
3.2.1 注浆体与地层界面荷载传递模型 | 第28-29页 |
3.2.2 荷载位移理论关系模型 | 第29-30页 |
3.2.3 荷载传递模型参数反演方法 | 第30页 |
3.3 材料变异对于P-S曲线反演结果影响分析 | 第30-31页 |
3.3.1 材料的变异 | 第30-31页 |
3.3.2 材料变异对于P-S曲线影响的分析方法 | 第31页 |
3.4 考虑材料变异性P-S曲线反演方法适用性分析 | 第31-34页 |
3.4.1 土层锚杆P-S曲线反演法误差分析 | 第31-33页 |
3.4.2 岩层锚杆中P-S反演法误差分析 | 第33-3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4章 锚固长度对于注浆体与地层粘结强度取值的影响 | 第36-47页 |
4.1 概述 | 第36-37页 |
4.2 锚固段长度影响粘结强度的机理 | 第37-41页 |
4.2.1 注浆体与地层界面荷载传递本构模型 | 第37-39页 |
4.2.2 锚索受荷破坏传荷过程 | 第39-40页 |
4.2.3 锚固段长度影响粘结强度取值的机理 | 第40-41页 |
4.3 锚固长度影响系数的计算方法 | 第41-44页 |
4.3.1 极限状态下的锚杆基本微分方程及解答 | 第41-42页 |
4.3.2 极限荷载下锚杆粘结强度计算 | 第42-43页 |
4.3.3 锚固长度影响系数计算方法 | 第43-44页 |
4.4 实例分析 | 第44-46页 |
4.4.1 计算参数介绍 | 第44页 |
4.4.2 数据分析计算 | 第44-4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5章 锚索拉拔特性的现场试验研究 | 第47-57页 |
5.1 概述 | 第47页 |
5.2 现场试验 | 第47-54页 |
5.2.1 地质条件 | 第47-49页 |
5.2.2 试验设计与准备 | 第49-50页 |
5.2.3 试验锚索施工 | 第50-52页 |
5.2.4 拉拔试验过程 | 第52-54页 |
5.3 现场试验结果 | 第54-56页 |
5.3.1 拉拔试验结果 | 第54-55页 |
5.3.2 应变测试结果 | 第55-56页 |
5.4 注浆体与地层粘结强度的确定 | 第5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工程实践)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