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1 引言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6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8-19页 |
1.4.1 主要创新点 | 第18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2 概念界定与基本理论 | 第19-24页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2.1.1 政务微信 | 第19-20页 |
2.1.2 公共服务 | 第20页 |
2.1.3 政府公信力 | 第20页 |
2.2 基本理论基础 | 第20-24页 |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0-22页 |
2.2.2 塔西佗陷阱理论 | 第22-24页 |
3 我国政务微信发展现状分析 | 第24-31页 |
3.1 省级与地级城市政务微信分布状况 | 第24-27页 |
3.1.1 直辖市政务微信指数 | 第24-25页 |
3.1.2 省级政务微信指数 | 第25-26页 |
3.1.3 地级市政务微信指数 | 第26-27页 |
3.2 政务微信地域分布状况 | 第27-29页 |
3.3 政务微信类别分布状况 | 第29-31页 |
4 我国政务微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1-40页 |
4.1 我国政务微信存在的问题 | 第31-36页 |
4.1.1 政务微信自身定位模糊 | 第31-32页 |
4.1.2 政务微信内容建设存在短板,政民互动不足 | 第32-34页 |
4.1.3 功能板块搭建不完善,无法满足综合需求 | 第34-35页 |
4.1.4 运行机制不规范,缺乏有效管理 | 第35-36页 |
4.2 政务微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6-40页 |
4.2.1 部分领导政务新媒体意识欠缺 | 第36-37页 |
4.2.2 缺乏完备的机制体制做保障 | 第37-38页 |
4.2.3 运营人员信息技术素养缺失 | 第38-40页 |
5 促进我国政务微信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40-50页 |
5.1 做好政务微信自身平台定位和用户管理工作 | 第40-42页 |
5.1.1 明确定位,找准发展方向 | 第40-41页 |
5.1.2 注重用户数量,又要重视用户质量,加强用户关系管理 | 第41-42页 |
5.2 加强内容建设,强化政民互动 | 第42-46页 |
5.2.1 优化分类,把握传播规律,丰富表现形式 | 第42-44页 |
5.2.2 强化与用户互动,回复要及时 | 第44-46页 |
5.3 功能整合,提高政务微信综合服务能力 | 第46-47页 |
5.3.1 加强部门间合作,建立政务微信矩阵 | 第46页 |
5.3.2 建立统一综合型政务微信,实现“一号通办” | 第46-47页 |
5.3.3 加强与其他平台之间的联动 | 第47页 |
5.4 完善政务微信的运营保障机制,促进规范发展 | 第47-50页 |
5.4.1 建立政务微信规章制度,完善管理机制 | 第47-48页 |
5.4.2 建立专业化运营团队,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 第48-49页 |
5.4.3 建立舆情监测机制,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 第49-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后记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