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绪论 | 第11-19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创新点 | 第12-17页 |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难点 | 第17-19页 |
第一章 院系调整的背景及历史动因 | 第19-27页 |
一、院系调整前的高等教育概况 | 第19-21页 |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高等教育发展概况 | 第19-20页 |
(二)新中国成立初的高等教育发展概况 | 第20-21页 |
二、院系调整的历史动因 | 第21-27页 |
(一)院系调整与国家转变社会意识形态 | 第21-22页 |
(二)院系调整与国家的经济建设 | 第22-24页 |
(三)院系调整与新政权的巩固 | 第24页 |
(四)院系调整与外交政策 | 第24-25页 |
(五)院系调整与外来文化 | 第25-27页 |
第二章 院系调整的相关政策及实施 | 第27-43页 |
一、院系调整政策的制订 | 第27-30页 |
(一)院系调整的设计 | 第27-28页 |
(二)建国前后的教育体系 | 第28-30页 |
二、中央实施院系调整的步骤 | 第30-43页 |
(一)摸索阶段:1951年工学院调整 | 第32-33页 |
(二)大范围调整阶段:1952-1954年的院系调整 | 第33-40页 |
(三)局部微调阶段:1955-1957年的院系调整 | 第40-43页 |
第三章 院系调整前河南大学的教育基础和条件 | 第43-53页 |
一、政治运动与院系调整 | 第43-49页 |
二、院系调整前河南大学各个院系的发展 | 第49-53页 |
第四章 河南大学的院系调整 | 第53-79页 |
一、模式探索:1952年的院系调整 | 第53-63页 |
二、改组与调整:1953-1954年的院系调整 | 第63-73页 |
三、深化与纠偏:1955-1956年的院系调整 | 第73-75页 |
四、教职工工薪、学生考查办法的调整 | 第75-79页 |
(一)教师工薪的调整 | 第76-77页 |
(二)学生课程考试和考查办法的调整 | 第77-79页 |
第五章 院系调整与河南大学的发展定位 | 第79-93页 |
一、调整成效 | 第79-81页 |
二、调整弊端 | 第81-82页 |
三、分离出去的院系在各校的发展 | 第82-88页 |
四、院系调整与当代高等教育 | 第88-93页 |
结语 | 第93-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3页 |
附录 | 第103-107页 |
致谢 | 第107-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