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屈曲支撑混凝土框架设计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防屈曲支撑的原理和特点 | 第9-13页 |
1.2.1 防屈曲支撑的原理 | 第9-10页 |
1.2.2 防屈曲支撑结构的特点 | 第10-13页 |
1.3 防屈曲支撑的研究现状和应用 | 第13-19页 |
1.3.1 防屈曲支撑构件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2 防屈曲支撑结构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3 工程应用 | 第16-19页 |
1.4 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 第19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防屈曲支撑混凝土框架理论分析及研究 | 第21-47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有限元模型概况 | 第21-26页 |
2.2.1 主体框架尺寸及荷载 | 第21-22页 |
2.2.2 防屈曲支撑的有限元单元选取 | 第22-24页 |
2.2.3 塑性铰的属性及模拟 | 第24-26页 |
2.3 防屈曲支撑参数计算 | 第26-30页 |
2.3.1 防屈曲支撑框架结构恢复力模型 | 第26-28页 |
2.3.2 防屈曲支撑参数计算 | 第28-30页 |
2.4 防屈曲支撑框架模型Pushover分析 | 第30-36页 |
2.4.1 Pushover工况概述 | 第30-31页 |
2.4.2 Pushover分析 | 第31-36页 |
2.5 防屈曲支撑框架模型时程分析 | 第36-46页 |
2.5.1 时程分析工况概述 | 第36-38页 |
2.5.2 支撑的轴力包络值分析 | 第38-41页 |
2.5.3 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倒塌 | 第41-42页 |
2.5.4 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屈服耗能顺序 | 第42-45页 |
2.5.5 抗侧刚度比的选择 | 第45-46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三章 试验设计及模型制作 | 第47-65页 |
3.1 引言 | 第47页 |
3.2 实体模型概况 | 第47-52页 |
3.2.1 足尺模型 | 第47-48页 |
3.2.2 缩尺模型 | 第48-52页 |
3.3 防屈曲支撑设计 | 第52-59页 |
3.3.1 防屈曲支撑构件设计 | 第52页 |
3.3.2 框架节点承载力验算 | 第52-54页 |
3.3.3 连接板设计 | 第54-56页 |
3.3.4 预埋件设计 | 第56-59页 |
3.4 试件的材料性质试验 | 第59-61页 |
3.4.1 钢筋材料性质试验 | 第59-60页 |
3.4.2 混凝土材料性质试验 | 第60页 |
3.4.3 节点板与防屈曲支撑的材料性质试验 | 第60-61页 |
3.5 模型安装及制作 | 第61-63页 |
3.5.1 钢筋的加工及安装 | 第61页 |
3.5.2 连接板以及预埋件安装 | 第61-62页 |
3.5.3 模板安装及混凝土浇筑 | 第62页 |
3.5.4 防屈曲支撑安装 | 第62-63页 |
3.5.5 整体框架的吊装与固定 | 第6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四章 防屈曲支撑混凝土框架试验研究 | 第65-86页 |
4.1 引言 | 第65页 |
4.2 试验概况 | 第65-69页 |
4.2.1 加载方案 | 第65-67页 |
4.2.2 量测方案 | 第67-69页 |
4.4 试验结果 | 第69-85页 |
4.4.1 试验过程描述 | 第69-79页 |
4.4.2 侧向位移修正 | 第79-80页 |
4.4.3 屈服顺序 | 第80-81页 |
4.4.4 防屈曲支撑混凝土框架荷载—侧移曲线 | 第81-83页 |
4.4.5 防屈曲支撑滞回曲线 | 第83页 |
4.4.6 钢筋应变分析 | 第83-8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个人简介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