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电力系统的调度、管理、通信论文

基于柔性负荷的智能配电网负荷调度研究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1章 绪论第12-18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4页
    1.2 产业相关政策及当前研究现状第14-16页
        1.2.1 新能源汽车政策第14-15页
        1.2.2 电动汽车与可再生能源协同调度研究现状第15页
        1.2.3 智能家居负荷参与需求侧响应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6-18页
第2章 可调度负荷特性第18-35页
    2.1 引言第18页
    2.2 单个负荷负荷特性第18-24页
        2.2.1 单台电动汽车负荷特性第18-21页
        2.2.2 单台空调负荷特性第21-24页
    2.3 蒙特卡洛方法简介第24-26页
    2.4 聚合负荷特性第26-30页
        2.4.1 电动汽车群负荷特性第26-27页
        2.4.2 空调负荷聚合特性第27-30页
    2.5 仿真实例第30-33页
    2.6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3章 可调度负荷参与电网调频协同控制策略第35-41页
    3.1 引言第35页
    3.2 柔性负荷定义第35-36页
    3.3 电力系统频率调整第36-38页
        3.3.1 电力系统调频分类及调频现状第36-37页
        3.3.2 可再生能源的波动分析第37-38页
    3.4 柔性负荷直接负荷控制参与主体第38-39页
    3.5 分层调度体系结构第39-40页
    3.6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4章 目标负荷曲线生成第41-50页
    4.1 引言第41页
    4.2 奇异值分解的基本理论第41-44页
        4.2.1 奇异值分解理论的数学原理第41-42页
        4.2.2 Hankel矩阵的构造第42-43页
        4.2.3 截断型矩阵的构造第43-44页
    4.3 利用奇异值分解对可再生能源出力进行分离第44-49页
        4.3.1 采用Hankel矩阵第44-48页
        4.3.2 采用截断型矩阵第48-49页
    4.4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5章 基于柔性负荷的负荷调度控制策略第50-62页
    5.1 引言第50页
    5.2 数学模型第50-51页
    5.3 粒子群算法简介及改进措施第51-56页
        5.3.1 粒子群算法简介第51-53页
        5.3.2 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改进第53-56页
    5.4 仿真分析第56-61页
    5.5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6章 按计划用电的电动汽车群有序充电控制策略第62-69页
    6.1 引言第62页
    6.2 负荷充电控制模型第62-65页
        6.2.1 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第62-64页
        6.2.2 求解流程图第64-65页
    6.3 CPLEX及YALMIP工具箱介绍第65页
    6.4 算例设计第65-68页
    6.5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致谢第75-7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6-7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工作第77-78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光伏接入主动配电网的方案规划及对电压质量的影响
下一篇:基于DSP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伺服控制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