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临床医学论文--诊断学论文--影像诊断学论文--核磁共振成像论文

基于多模态磁共振影像的重性抑郁障碍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4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2 重性抑郁障碍的结构磁共振影像研究进展第14-16页
        1.2.1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研究第14-15页
        1.2.2 基于曲面的形态学研究第15-16页
        1.2.3 基于结构网络的研究第16页
    1.3 重性抑郁障碍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影像研究进展第16-20页
        1.3.1 基于局部的自发神经元活动研究第17-18页
        1.3.2 基于静息态功能连接的研究第18-19页
        1.3.3 基于静息态功能网络的研究第19-20页
    1.4 重性抑郁障碍的扩散磁共振影像研究进展第20-22页
        1.4.1 基于体素的研究第21页
        1.4.2 基于白质纤维骨架的研究第21页
        1.4.3 基于白质结构网络的研究第21-22页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22-23页
    1.6 本文的组织结构第23-24页
第二章 重性抑郁障碍的情绪调节结构共变网络异常第24-39页
    2.1 研究背景第24-25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5-33页
        2.2.1 被试来源第25-27页
        2.2.2 结构磁共振数据采集第27-28页
        2.2.3 结构磁共振数据预处理第28-29页
        2.2.4 结构磁共振数据质量控制第29-32页
        2.2.5 情绪调节网络的种子区定义第32页
        2.2.6 情绪调节网络结构共变分析第32页
        2.2.7 情绪调节网络种子区的灰质体积分析第32-33页
    2.3 结果第33-36页
        2.3.1 一般人口学资料和临床特征第33页
        2.3.2 情绪调节网络的结构共变模式的变化第33-35页
        2.3.3 药物对情绪调节共变网络的影响第35页
        2.3.4 情绪调节网络基于种子区的灰质体积的结果第35-36页
    2.4 讨论第36-38页
    2.5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三章 重性抑郁障碍的度中心度异常及其功能连接的改变第39-50页
    3.1 研究背景第39-40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40-44页
        3.2.1 被试来源第40-41页
        3.2.2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采集第41页
        3.2.3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预处理第41-42页
        3.2.4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质量控制第42-43页
        3.2.5 头动控制第43页
        3.2.6 度中心度的计算第43页
        3.2.7 统计分析第43-44页
        3.2.8 功能连接分析第44页
    3.3 结果第44-47页
        3.3.1 一般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特征第44页
        3.3.2 重性抑郁障碍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的核心脑区分布第44页
        3.3.3 重性抑郁障碍的度中心度值改变第44-45页
        3.3.4 膝下前扣带回的功能连接异常第45-46页
        3.3.5 相关性分析第46-47页
        3.3.6 药物对度中心度与功能连接结果的影响第47页
    3.4 讨论第47-49页
    3.5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基于脑网络组图谱的首发-未服药重性抑郁障碍脑白质结构网络研究第50-68页
    4.1 研究背景第50-51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51-59页
        4.2.1 被试来源第51-52页
        4.2.2 扩散及结构磁共振数据采集第52页
        4.2.3 扩散磁共振数据预处理第52-53页
        4.2.4 脑白质网络构建第53-55页
        4.2.5 数据质量控制第55-56页
        4.2.6 脑白质结构网络分析第56-58页
        4.2.7 统计分析第58-59页
    4.3 结果第59-65页
        4.3.1 一般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第59页
        4.3.2 全局网络属性的结果第59页
        4.3.3 局部节点属性异常第59-63页
        4.3.4 网络的连接结果第63页
        4.3.5 网络的属性与临床资料的相关第63-65页
    4.4 讨论第65-67页
    4.5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68-70页
    5.1 全文总结第68页
    5.2 后续工作展望第68-70页
致谢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9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93-95页
个人简历第95-96页
附录1 脑网络组图谱第96-102页
附录2 中英文缩略词表第102-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遗传性压力易感性神经病家系临床与基因分析研究
下一篇:基于磁共振成像的精神分裂症多模态脑网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