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绪论 | 第7-16页 |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7-9页 |
| (一) 选题背景 | 第7-8页 |
| (二) 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二、相关文献的综述 | 第9-13页 |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二) 现存理论之争议 | 第11-13页 |
| 三、研究思路、方法 | 第13-14页 |
| (一)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 (二)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4页 |
| 四、创新之处和不足 | 第14-16页 |
| (一) 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 (二) 不足 | 第15-16页 |
| 第一章 实际施工人权利保护的基础理论 | 第16-20页 |
| 第一节 实际施工人概念和特征 | 第16-18页 |
| 一、实际施工人的概念和特征 | 第16-17页 |
| 二、建设工程合同实际施工人权利保护的原由 | 第17-18页 |
| 第二节 建设工程实际施工人权利保护的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 一、不当得利 | 第18页 |
| 二、代位权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实际施工人权利保护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0-34页 |
| 第一节 实际施工人权利保护的现状及问题 | 第20-30页 |
| 一、实际施工人权利保护的现状 | 第20-27页 |
| 二、实际施工人权利保护存在的问题 | 第27-30页 |
| 第二节 对实际施工人权利保护不足的原因 | 第30-34页 |
| 一、立法的空白 | 第30-31页 |
| 二、司法解释不敷适用 | 第31-32页 |
| 三、有关建筑施工的事实认定困难 | 第32-33页 |
| 四、实际施工人权利实现困难 | 第33-34页 |
| 第三章 两大法系有关国家和地区类似立法观察 | 第34-41页 |
| 第一节 两大法系有关国家的类似立法介绍 | 第34-37页 |
| 一、大陆法系相关制度介绍 | 第34-36页 |
| 二、英美法中的Construction Lien保护模式 | 第36-37页 |
| 第二节 启发与思考 | 第37-41页 |
| 一、借鉴和启发 | 第38页 |
| 二、对我国实际施工人权利保护实现担保模式的思考 | 第38-41页 |
| 第四章 实际施工人权利保护路径设计 | 第41-52页 |
| 第一节 应赋予实际施工人实体法律权利 | 第41-43页 |
| 一、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实际施工人法律关系分析 | 第41页 |
| 二、立法应赋予实际施工人相应的实体权利 | 第41-42页 |
| 三、实际施工人权利保护的实体救济 | 第42页 |
| 四、实际施工人权利保护的程序救济 | 第42-43页 |
| 第二节 实际施工人权利实现的担保 | 第43-47页 |
| 一、实际施工人是否享有承包人优先受偿权 | 第43-44页 |
| 二、实际施工人享有承包人优先受偿权的意义 | 第44-45页 |
| 三、审判实践中对实际施工人是否享有优先受偿权的态度 | 第45-47页 |
| 第三节 实际施工人权利保护路径 | 第47-49页 |
| 一、实际施工人享有承包人优先受偿权的主体资格认定 | 第47-48页 |
| 二、实际施工人享有承包人优先受偿权的程序救济 | 第48页 |
| 三、实际施工人享有承包人优先受偿权登记制度的构建 | 第48-49页 |
| 第四节 实际施工人权利保护的限制 | 第49-52页 |
| 一、发包人抗辩事由 | 第49-50页 |
| 二、实际施工人的质量责任承担 | 第50-51页 |
| 三、实际施工人行为的规制问题 | 第51-52页 |
| 结语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 谢辞 | 第55-56页 |
| 个人简介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