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2页 |
1.1 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 | 第11-12页 |
第2章 我国铁路综合接地系统的基本情况 | 第12-21页 |
2.1 客运专线综合接地系统的相关规定 | 第12-14页 |
2.1.1 《客运专线综合接地系统设计原则(暂行)》的相关规定 | 第12页 |
2.1.2 《客运专线综合接地技术实施办法(暂行)》的相关规定 | 第12页 |
2.1.3 《铁路防雷、电磁兼容及接地工程技术暂行规定》的相关规定 | 第12-13页 |
2.1.4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的相关规定 | 第13-14页 |
2.2 客运专线综合接地系统的具体实施方案 | 第14-19页 |
2.2.1 桥梁区段的综合接地实施方案 | 第14-15页 |
2.2.2 隧道区段的综合接地实施方案 | 第15-16页 |
2.2.3 路基地段的综合接地实施方案 | 第16-17页 |
2.2.4 整体道床的综合接地实施方案 | 第17-19页 |
2.3 贯通地线被盗原因分析 | 第19-20页 |
2.4 贯通地线被盗的解决方案 | 第20-21页 |
第3章 客运专线综合接地系统电流分析 | 第21-64页 |
3.1 客运专线牵引供电系统概述 | 第21-25页 |
3.1.1 牵引网电路结构 | 第21-23页 |
3.1.2 牵引网等值电路解析 | 第23-25页 |
3.2 客运专线牵引供电回流系统电流大小仿真计算 | 第25-62页 |
3.2.1 AT供电方式(350km/h客运专线) | 第25-44页 |
3.2.2 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250km/h客运专线) | 第44-62页 |
3.3 客运专线牵引回流系统电流分布规律及大小 | 第62-64页 |
3.3.1 350km/h客运专线AT供电方式的回流系统 | 第62-63页 |
3.3.2 250km/h客运专线带回流线直接供电方式的回流系统 | 第63-64页 |
第4章 桥梁区段贯通地线替代线材的选择 | 第64-72页 |
4.1 贯通地线替代线材的选择 | 第64-67页 |
4.1.1 贯通地线可选用的线材 | 第64-66页 |
4.1.2 关于圆钢的国家标准 | 第66-67页 |
4.2 贯通地线替代镀锌圆钢截面积确定 | 第67-70页 |
4.2.1 稳态情况下贯通地线替代方案截面积的确定 | 第68-69页 |
4.2.2 暂态情况下贯通地线替代方案截面积的确定 | 第69-70页 |
4.3 采用圆钢替代贯通地线后钢筋的电腐蚀分析 | 第70-72页 |
第5章 桥梁区段综合接地系统接地电阻的计算 | 第72-83页 |
5.1 接地电阻定义、接地极的种类和接地电阻计算 | 第72-76页 |
5.1.1 接地电阻的定义 | 第72-73页 |
5.1.2 接地极的种类 | 第73页 |
5.1.3 接地电阻计算 | 第73-76页 |
5.2 客运专线沿线接地极分析和接地电阻计算 | 第76页 |
5.2.1 车站、配电室地网接地电阻的估算 | 第76页 |
5.2.2 沿线高架桥的接地电阻计算 | 第76页 |
5.2.3 接触网杆塔基础的接地电阻计算 | 第76页 |
5.3 桥梁区段综合接地系统模型的建立 | 第76-77页 |
5.4 桥梁区段综合接地系统接地电阻的计算 | 第77-79页 |
5.4.1 250km/h客运专线贯通桥墩接地电阻的计算 | 第77-78页 |
5.4.2 350km/h客运专线桥墩接地电阻仿真计算 | 第78-79页 |
5.5 贯通地线采用圆钢后对桥墩钢筋的影响 | 第79-83页 |
5.5.1 250km/h客运专线贯通地线的分流变化 | 第80-81页 |
5.5.2 350km/h客运专线贯通地线的分流变化 | 第81-8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