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养殖技术论文--水产动物饵料及其营养论文--天然饵料论文--活饵料论文

尾斗山水库饵料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0页
    1.水体饵料生物简介第11-13页
    2.影响水体饵料生物的因素第13-17页
        2.1 影响浮游植物的因素第13-15页
        2.2 影响浮游动物的因素第15-16页
        2.3 影响底栖动物的因素第16-17页
    3.水库饵料生物的研究概况第17-18页
    4.尾斗山水库概况第18-19页
    5.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9-20页
第二章 尾斗山水库水体理化性状第20-31页
    1.材料与方法第20-23页
        1.1 采样点设置及采样时间第20-21页
        1.2 采样方法及样品处理第21-22页
        1.3 测定方法第22页
        1.4 数据分析第22-23页
    2.结果与分析第23-28页
        2.1 水温第23-24页
        2.2 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和pH第24-25页
        2.3 氮、磷营养盐第25-27页
        2.4 叶绿素a第27页
        2.5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第27-28页
    3.讨论第28-31页
        3.1 水体理化因子的时空分布第28页
        3.2 水体理化因子的相关性第28-30页
        3.3 水库水体营养状况第30-31页
第三章 尾斗山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第31-44页
    1.材料与方法第31-34页
        1.1 采样点设置及采样时间第31页
        1.2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第31-32页
        1.3 数据分析第32-34页
    2.结果与分析第34-41页
        2.1 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及优势种第34-36页
        2.2 浮游植物丰度与生物量第36-38页
        2.3 浮游植物多样性第38-39页
        2.4 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第39-41页
    3.讨论第41-44页
        3.1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第41-42页
        3.2 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第42-43页
        3.3 浮游植物与水质评价第43-44页
第四章 尾斗山水库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第44-58页
    1.材料与方法第44-46页
        1.1 采样点设置及采样时间第44-45页
        1.2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第45页
        1.3 数据处理第45-46页
    2.结果与分析第46-55页
        2.1 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及优势种第46-48页
        2.2 浮游动物丰度与生物量第48-51页
        2.3 浮游动物多样性第51-53页
        2.4 浮游动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第53-55页
    3.讨论第55-58页
        3.1 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第55-56页
        3.2 浮游动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第56-57页
        3.3 浮游动物与水质评价第57-58页
第五章 尾斗山水库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第58-66页
    1.材料与方法第58-60页
        1.1 采样点设置及采样时间第58-59页
        1.2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第59页
        1.3 数据分析第59-6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0-63页
        2.1 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及优势种第60-61页
        2.2 底栖动物丰度与生物量第61-63页
        2.3 底栖动物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第63页
    3 讨论第63-66页
        3.1 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第63-64页
        3.2 底栖动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第64页
        3.3 底栖动物与水质评价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8页
硕士期间取得的成果第78-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氏珠母贝collagen Ⅵ(COLⅥ)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
下一篇:草鱼对高脂、低脂摄入的代谢适应策略及鳜鱼瘦素的功能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