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

以城市设计为主导的城市形象设计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9-19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9-12页
        1.1.1 现实背景第9-11页
        1.1.2 理论背景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课题研究范围第14-16页
        1.3.1 城市形象与城市形象设计的定义第14-15页
        1.3.2 城市形象所包含的各类要素分析第15-16页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6-17页
        1.4.1 课题研究目的第16页
        1.4.2 课题研究意义第16-17页
    1.5 课题研究方法和框架第17-19页
        1.5.1 课题研究方法第17页
        1.5.2 课题研究框架第17-19页
第2章 城市形象设计基础理论研究第19-30页
    2.1 城市形象基础理论第19-26页
        2.1.1 城市基本要素与城市形象的基础第19-20页
        2.1.2 城市意象及相关理论第20-23页
        2.1.3 城市形象定位理论第23-24页
        2.1.4 城市形象塑造理论第24-26页
        2.1.5 城市形象表达系统的内容第26页
    2.2 不同学科主导的城市形象设计理论第26-28页
        2.2.1 以企业CI为主导的城市形象设计理论第26-27页
        2.2.2 以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为主导的城市形象设计方理论第27页
        2.2.3 以城市景观风貌规划为主导的城市形象设计理论第27-28页
    2.3 城市形象设计研究方向与趋势第28-29页
    2.4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3章 城市设计主导下形象设计系统构建第30-49页
    3.1 城市形象设计包含的要素第30-34页
        3.1.1 城市形象设计包含的物质要素第30-31页
        3.1.2 城市形象设计包含的精神要素第31-32页
        3.1.3 城市形象设计包含的其他要素第32-34页
    3.2 城市设计对城市形象的主导作用第34-38页
        3.2.1 城市设计目标与要素第34-35页
        3.2.2 城市设计与其他设计学科的关系第35-36页
        3.2.3 城市设计主导的城市形象设计优势第36页
        3.2.4 城市设计对物质承载系统的影响第36-37页
        3.2.5 城市设计对精神表达系统的影响第37-38页
    3.3 城市形象设计的物质承载系统第38-44页
        3.3.1 物质承载系统的构成要素第39-40页
        3.3.2 物质承载系统的实施方法与手段第40-44页
    3.4 城市形象设计的精神表达系统第44-48页
        3.4.1 精神表达系统的构成要素第44页
        3.4.2 精神表达系统的受众与认知第44-45页
        3.4.3 精神表达系统的实施方法与手段第45-48页
    3.5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4章 城市形象设计实践——以大庆为例第49-70页
    4.1 实践背景与目标分析第49-54页
        4.1.1 实践背景第49-50页
        4.1.2 设计目标第50-54页
    4.2 大庆市城市设计对形象设计的影响第54-57页
        4.2.1 大庆市城市设计工作策略与对策第54-56页
        4.2.2 城市设计对城市形象的系统控制第56页
        4.2.3 城市设计的影响作用与优势第56-57页
    4.3 大庆市城市形象设计物质承载系统第57-65页
        4.3.1 物质承载系统的构建第57-59页
        4.3.2 物质承载系统的实施方法与表达第59-65页
    4.4 大庆市城市形象设计精神表达系统第65-69页
        4.4.1 精神表达系统的构建第65-66页
        4.4.2 精神表达系统在城市设计层面的实施方法与手段第66-69页
    4.5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结论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6页
附录第76-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遗传算法的单层杆系空间结构优化设计
下一篇:长春莲花山游憩商业区空间特色塑造与活力营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