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高层建筑论文--高层建筑施工、施工机械与设备论文

高层建筑地下室结构施工的逆作法研究与应用

中文摘要第4-6页
英文摘要第6页
1 绪论第12-32页
    1.1 逆作法施工技术的发展概况第12-20页
        1.1.1 深基坑支护概述第12-17页
        1.1.2 逆作法施工技术的发展概况第17-20页
    1.2 逆作法施工的特点第20-23页
    1.3 逆作法的施工分类与施工程序第23-30页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第30-32页
2 逆作法工程地下连续墙施工的关键问题研究第32-58页
    2.1 地下连续墙的相关计算第32-35页
        2.1.1 荷载计算第32-33页
        2.1.2 内力计算第33-35页
    2.2 沉降计算第35-36页
    2.3 构造处理第36-45页
        2.3.1 混凝土强度及保护层第36页
        2.3.2 地下连续墙的连接第36-45页
        2.3.3 地下连续墙与地下室大底板的连接第45页
    2.4 地下连续墙施工第45-58页
        2.4.1 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工艺过程第45-46页
        2.4.2 修筑导墙第46-48页
        2.4.3 泥浆护壁第48-50页
        2.4.4 挖深槽第50-52页
        2.4.5 清底第52-54页
        2.4.6 钢筋笼加工和吊放第54-56页
        2.4.7 混凝土浇筑第56-58页
3 中间支承柱的设计与施工第58-70页
    3.1 中间支承柱的作用与分类第58-59页
        3.1.1 中间支承柱的作用第58页
        3.1.2 中间支承柱的分类第58-59页
    3.2 中间支承柱的支承方式第59-61页
    3.3 中间支承柱的设计第61-65页
        3.3.1 中间支承柱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第61页
        3.3.2 中间支承柱的型式第61-63页
        3.3.3 中间支承柱的布置第63页
        3.3.4 中间支承柱的受荷计算第63-64页
        3.3.5 中间支承柱柱脚处理第64-65页
    3.4 中间支承柱的施工第65-70页
        3.4.1 成孔方法第65-66页
        3.4.2 中间支承柱安装误差要求第66页
        3.4.3 中间支承柱安装第66-67页
        3.4.4 中间支承柱垂直精度的调控第67-68页
        3.4.5 中间支承柱砼的浇筑与质量检查第68-70页
4 地下室主体结构施工第70-82页
    4.1 施工降水第70页
    4.2 基坑挖土第70-72页
        4.2.1 土方工程施工程序第71页
        4.2.2 挖土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第71-72页
    4.3 模板工程第72-79页
        4.3.1 梁板模板工程第72-75页
        4.3.2 柱头模板第75-76页
        4.3.3 墙梁、柱梁的节点施工第76-78页
        4.3.4 柱桩与底板连接第78-79页
        4.3.5 其他第79页
    4.4 钢筋及混凝土工程第79-80页
        4.4.1 钢筋工程第79-80页
        4.4.2 混凝土工程第80页
    4.5 地下室结构施工缝的留设第80-82页
5 现场监测与周边工程的环境保护第82-88页
    5.1 监测内容第82页
    5.2 监测作用第82页
    5.3 监测原则第82-83页
    5.4 现场实测第83-86页
    5.5 基坑周边工程的环境保护第86-88页
6 工程实例第88-104页
    6.1 工程概述第88-89页
        6.1.1 工程简介第88-89页
        6.1.2 工程地质条件第89页
        6.1.3 施工场地条件第89页
    6.2 基坑围护方案选择第89-90页
    6.3 地下连续墙结构、墙后侧压力计算第90-91页
    6.4 地下连续墙入土深度的确定第91-92页
        6.4.1 抗隆起稳定性验算第91页
        6.4.2 抗倾覆(即踢脚)稳定性验算第91-92页
        6.4.3 抗渗流稳定性验算第92页
    6.5 地下连续墙内力与变形计算第92-93页
        6.5.1 地下连续墙施工阶段的静力计算法第92-93页
        6.5.2 地下连续墙使用阶段静力计算第93页
    6.6 地下连续墙竖向承载力的计算第93-94页
    6.7 地下连续墙施工图设计与施工第94-95页
    6.8 地下室逆作法施工第95-99页
        6.8.1 逆作法施工工艺原理第95-96页
        6.8.2 逆作法施工工艺流程第96-97页
        6.8.3 中间支撑钢管混凝土柱计算第97页
        6.8.4 地下室各楼层内支撑梁的计算第97-98页
        6.8.5 柱与剪力墙上下层钢筋连结做法与施工缝处理第98-99页
    6.9 基坑开挖施工监测第99-102页
        6.9.1 墙顶位移第99-100页
        6.9.2 土压力测试结果第100页
        6.9.3 连续墙钢筋应力测试结果第100-101页
        6.9.4 支撑梁钢筋应力测试结果第101-102页
        6.9.5 土体位移第102页
    6.10 小结第102-104页
7 逆作法发展趋势展望第104-110页
    7.1 逆作法发展新的动向第104-106页
    7.2 逆作法发展的前景展望第106-110页
8 结论第110-112页
致谢第112-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数值分析
下一篇:“文化地域主义”民俗博物馆形态设计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