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行走系统论文--车轮论文--轮胎论文

轮胎外观质量自动检测装置的设计与分析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8-16页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8-11页
    1.2 机器视觉检测技术及应用第11-12页
        1.2.1 机器视觉的概念第11页
        1.2.2 机器视觉检测技术的应用第11-12页
    1.3 机器视觉技术在轮胎检测中的应用现状第12-14页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4-16页
2 轮胎外观质量自动检测方案总体设计第16-33页
    2.1 轮胎结构及外观分析第16-18页
    2.2 轮胎外观质量标准与缺陷总结第18-24页
        2.2.1 按缺陷产生区域划分的轮胎外观质量缺陷第18-20页
        2.2.2 按缺陷类型划分的轮胎外观质量缺陷第20-24页
    2.3 轮胎外观质量人工检测工艺第24-25页
    2.4 轮胎外观质量自动检测的基本要求第25-26页
    2.5 轮胎外观质量自动检测系统的总体设计第26-32页
        2.5.1 轮胎外观质量自动检测系统组成第26页
        2.5.2 轮胎外观质量检测方式设计第26-31页
        2.5.3 轮胎外观质量自动检测工艺第31-32页
        2.5.4 轮胎外观质量自动检测系统的机械单元组成第32页
    2.6 本章小结第32-33页
3 轮胎外观检测装置的结构设计第33-52页
    3.1 轮胎外观检测装置的设计参数第33页
    3.2 轮胎外观检测装置的总体结构方案第33-34页
    3.3 轮胎外观检测装置的各机构方案第34-36页
        3.3.1 轮胎胎圈夹持机构第34-35页
        3.3.2 轮胎扩子口机构第35页
        3.3.3 轮胎旋转机构第35-36页
    3.4 轮胎胎圈夹持机构的分析第36-43页
        3.4.1 夹持胎圈方式第36-37页
        3.4.2 胎圈夹持机构可夹持轮胎内径的数学模型第37-39页
        3.4.3 胎圈夹持机构的齿轮传动分析第39-41页
        3.4.4 胎圈夹持机构的驱动设计第41-43页
    3.5 轮胎扩子口机构的设计第43-44页
        3.5.1 扩子口动作过程第43-44页
        3.5.2 扩子口机构的驱动设计第44页
    3.6 轮胎旋转机构的设计第44-51页
        3.6.1 驱动轴系组件的结构设计第44-46页
        3.6.2 旋转套和轴套转速及受力计算第46-50页
        3.6.3 轮胎旋转机构的驱动方式的确定第50-51页
    3.7 本章小结第51-52页
4 检测装置的驱动轴系与机架有限元分析第52-61页
    4.1 线性静力学分析第52-56页
        4.1.1 线性静力学分析基础第52页
        4.1.2 驱动轴系静力学分析第52-56页
    4.2 模态分析第56-60页
        4.2.1 模态分析的基础第56-57页
        4.2.2 机架的模态分析第57-60页
    4.3 本章小结第60-61页
5 图像采集元件及其调整装置方案分析第61-71页
    5.1 图像采集元件类型选择第61-62页
    5.2 采集元件布置及其调整装置方案第62-64页
    5.3 相机的简介与选型第64-69页
        5.3.1 相机的分类第64-65页
        5.3.2 相机的主要参数第65-66页
        5.3.3 相机的选型设计第66-69页
    5.4 二维激光传感器的选择第69-70页
    5.5 本章小结第70-71页
总结和展望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8页
致谢第78-7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第79-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非对称型钢骨—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力学性能研究
下一篇:弱混合动力汽车新型容错式开关磁阻BSG电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