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昼上人集》整理与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6页 |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回顾 | 第7-14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8-14页 |
(二)国际研究现状 | 第14页 |
(三)皎然研究所呈现的特点 | 第14页 |
二、本文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三、本文研究创新 | 第15-16页 |
上篇 《吴兴昼上人集》整理 | 第16-67页 |
一、校注凡例 | 第16页 |
二、校注 | 第16-67页 |
卷一 | 第16-30页 |
卷二 | 第30-39页 |
卷三 | 第39-43页 |
卷四 | 第43-48页 |
卷五 | 第48-53页 |
卷六 | 第53-57页 |
卷七 | 第57-62页 |
卷八 | 第62-63页 |
卷九 | 第63-65页 |
卷十 | 第65-67页 |
下篇《吴兴昼上人集》研究 | 第67-108页 |
第一章 诗僧皎然及著述叙录 | 第68-86页 |
第一节 皎然生平与皎然思想流变 | 第68-78页 |
(一)关于皎然生卒问题 | 第68-70页 |
(二)皎然的思想流变 | 第70-78页 |
第二节 皎然著述叙录 | 第78-86页 |
(一)《四部丛刊》本《吴兴昼上人集》十卷 | 第79-80页 |
(二)《四库全书》本《杼山集》十卷 | 第80-81页 |
(三)毛氏汲古阁刊本《杼山集》十卷补遗一卷 | 第81-82页 |
(四)《唐僧弘秀集·皎然》 | 第82-83页 |
(五)《全唐诗·皎然》七卷本 | 第83-86页 |
第二章 皎然的诗学观及创作 | 第86-102页 |
第一节 “法于自然,出于自然。”诗学观 | 第86-90页 |
(一)“法于自然,出于自然”的诗学内涵 | 第86-88页 |
(二)皎然诗学观形成的原因 | 第88-90页 |
第二节 皎然的诗歌创作 | 第90-102页 |
(一)诗歌创作内容 | 第91-98页 |
(二)诗歌风格特征 | 第98-102页 |
第三章 皎然的影响 | 第102-108页 |
第一节 文人 | 第102-105页 |
(一)孟郊 | 第102-104页 |
(二)权德舆 | 第104-105页 |
第二节 僧人 | 第105-106页 |
第三节 对后世诗学的影响 | 第106-108页 |
结语 | 第108-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2页 |
致谢 | 第112-113页 |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