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M32的大型粮仓温湿度监控系统设计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相关工作研究进展 | 第9-11页 |
1.3 本文主要内容和组织结构 | 第11-13页 |
1.3.1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1页 |
1.3.2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1-13页 |
2 系统方案设计 | 第13-23页 |
2.1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13-14页 |
2.2 传感器的选型与布置方案 | 第14-16页 |
2.2.1 传感器选型 | 第14-15页 |
2.2.2 布置方案 | 第15-16页 |
2.3 各节点设计方案 | 第16-21页 |
2.3.1 主控芯片选型 | 第16-17页 |
2.3.2 数据采集节点 | 第17-19页 |
2.3.3 控制设备节点 | 第19-20页 |
2.3.4 人机交互节点 | 第20-21页 |
2.3.5 中继节点 | 第21页 |
2.4 通信方案 | 第21-23页 |
3 系统硬件设计 | 第23-37页 |
3.1 硬件开发准备 | 第23-24页 |
3.1.1 开发环境简介 | 第23-24页 |
3.1.2 硬件设计原则 | 第24页 |
3.2 温度采集节点设计 | 第24-30页 |
3.2.1 DS18B20设计要点 | 第24-26页 |
3.2.2 最小系统电路 | 第26-27页 |
3.2.3 电源设计 | 第27-29页 |
3.2.4 CAN接口电路 | 第29页 |
3.2.5 EEPROM | 第29-30页 |
3.3 温湿度节点设计 | 第30-31页 |
3.3.1 节点电气特性 | 第30页 |
3.3.2 节点接口电路 | 第30-31页 |
3.4 控制设备节点设计 | 第31-33页 |
3.4.1 控制设备电气特性 | 第31-32页 |
3.4.2 节点接口电路 | 第32-33页 |
3.5 人机交互节点设计 | 第33-34页 |
3.5.1 人机交互节点特性 | 第33-34页 |
3.5.2 人机交互节点接口电路 | 第34页 |
3.6 中继节点设计 | 第34-37页 |
3.6.1 节点最小系统 | 第34-36页 |
3.6.2 节点接口电路 | 第36页 |
3.6.3 地址分配电路 | 第36-37页 |
4 系统软件设计 | 第37-50页 |
4.1 软件设计原则和开发环境 | 第37-39页 |
4.1.1 软件设计原则 | 第37-38页 |
4.1.2 软件开发环境 | 第38-39页 |
4.2 温度采集节点设计 | 第39-43页 |
4.2.1 软件功能 | 第39页 |
4.2.2 DS18B20的搜索算法 | 第39-40页 |
4.2.3 数据传输 | 第40-42页 |
4.2.4 自诊与修复功能 | 第42-43页 |
4.2.5 工作流程 | 第43页 |
4.3 温湿度采集节点 | 第43-45页 |
4.4 设备控制节点 | 第45页 |
4.5 人机交互节点 | 第45-48页 |
4.5.1 人机交互节点STM32编程 | 第46-47页 |
4.5.2 串口屏编程 | 第47-48页 |
4.6 中继节点 | 第48-50页 |
4.6.1 节点工作原理 | 第48页 |
4.6.2 初始化 | 第48-49页 |
4.6.3 数据发送与接收模块 | 第49-50页 |
5 系统调试 | 第50-59页 |
5.1 温度采集节点 | 第50-54页 |
5.1.1 硬件测试 | 第50-52页 |
5.1.2 软件测试 | 第52-54页 |
5.2 空气温湿度采集节点 | 第54页 |
5.3 控制设备节点 | 第54页 |
5.4 人机交互节点 | 第54-57页 |
5.4.1 串口屏调试 | 第54-57页 |
5.4.2 人机交互节点主控板调试 | 第57页 |
5.5 系统运行状态图 | 第57-58页 |
5.6 模拟粮仓测试数据 | 第58-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附录A 数据采集节点、人机交互节点电路图 | 第63-64页 |
附录B 数据中继节点电路图 | 第64-65页 |
附录C 控制设备节点电路图 | 第65-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