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引言 | 第13页 |
1.2 石英矿概况 | 第13-16页 |
1.2.1 石英的基本性质 | 第13-15页 |
1.2.2 石英矿类型及资源分布 | 第15-16页 |
1.3 石英矿浮选与浮选机理 | 第16-21页 |
1.3.1 浮选机理 | 第16-17页 |
1.3.2 石英与脉石矿物的表面电性及其影响因素 | 第17-19页 |
1.3.3 浮选药剂概述 | 第19-21页 |
1.4 研究意义和内容 | 第21-23页 |
1.4.1 研究意义 | 第21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2章 试验矿样、试剂、设备及研究方法 | 第23-31页 |
2.1 试验矿样 | 第23-24页 |
2.1.1 纯矿物 | 第23页 |
2.1.2 实际矿物 | 第23-24页 |
2.2 试验试剂与设备 | 第24-26页 |
2.2.1 试验试剂 | 第24-25页 |
2.2.2 试验设备及仪器 | 第25-26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2.3.1 浮选药剂的合成试验 | 第26-27页 |
2.3.2 浮选试验 | 第27页 |
2.4 试验测试方法 | 第27-31页 |
2.4.1 ICP光谱仪分析 | 第27-28页 |
2.4.2 X射线荧光分析 | 第28页 |
2.4.3 Zeta电位测定 | 第28页 |
2.4.4 红外光谱分析 | 第28-29页 |
2.4.5 扫描电镜分析 | 第29-31页 |
第3章 捕收剂的合成 | 第31-37页 |
3.1 引言 | 第31页 |
3.2 阴离子捕收剂的合成 | 第31-34页 |
3.2.1 N-(4-甲基苯基)-α-氨基苄基磷酸的合成 | 第31-33页 |
3.2.2 利用地沟油合成捕收剂TS | 第33页 |
3.2.3 利用植物沥青合成捕收剂TZ | 第33-34页 |
3.3 阳离子捕收剂的合成 | 第34-36页 |
3.3.1 苯甲醛缩三聚氰胺的合成 | 第34-35页 |
3.3.2 十二胺盐酸盐及十二胺醋酸盐的制备 | 第35-36页 |
3.3.3 十八胺盐酸盐及十八胺醋酸盐的制备 | 第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江西吉安石英矿浮选试验研究 | 第37-59页 |
4.1 引言 | 第37页 |
4.2 原矿分析 | 第37-39页 |
4.2.1 原矿形貌分析 | 第37-38页 |
4.2.2 原矿矿样细度分析 | 第38-39页 |
4.2.3 原矿化学成分分析 | 第39页 |
4.3 浮选工艺试验 | 第39-52页 |
4.3.1 初步工艺的探索试验 | 第40-41页 |
4.3.2 硫酸、醋酸、草酸调节pH对比试验 | 第41-42页 |
4.3.3 阴离子捕收剂对比试验 | 第42-43页 |
4.3.4 阳离子捕收剂对比试验 | 第43-44页 |
4.3.5“一粗二精”捕收剂种类对比试验 | 第44-46页 |
4.3.6 丁基钠黄药除铁试验 | 第46-49页 |
4.3.7“一粗三精”试验 | 第49-51页 |
4.3.8“一粗五精”试验 | 第51-52页 |
4.4 矿样酸浸浮选试验 | 第52-58页 |
4.4.1 酸浸对精矿影响试验 | 第52-53页 |
4.4.2“一粗一精”药剂用量试验 | 第53-55页 |
4.4.3“一粗一精”中阴离子捕收剂对比试验 | 第55-56页 |
4.4.4“一粗二精”试验 | 第56-5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5章 广东石英矿浮选试验研究 | 第59-75页 |
5.1 引言 | 第59页 |
5.2 原矿分析 | 第59-61页 |
5.2.1 原矿形貌分析 | 第59-60页 |
5.2.2 原矿矿样细度分析 | 第60-61页 |
5.2.3 原矿化学成分分析 | 第61页 |
5.3 浮选工艺试验 | 第61-73页 |
5.3.1 初步工艺的探索 | 第61-63页 |
5.3.2 药剂用量试验 | 第63-64页 |
5.3.3 阳离子捕收剂对比试验 | 第64-65页 |
5.3.4 阴离子捕收剂对比试验 | 第65-67页 |
5.3.5 阴阳离子捕收剂使用比例对比试验 | 第67-68页 |
5.3.6“一粗一反一正”浮选试验 | 第68-70页 |
5.3.7“一粗三精”试验 | 第70-71页 |
5.3.8“一粗五精”试验 | 第71-7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6章 石英提纯机理研究 | 第75-95页 |
6.1 引言 | 第75页 |
6.2 矿样形貌分析 | 第75-79页 |
6.2.1 江西吉安石英矿煅烧前后形貌分析 | 第75-77页 |
6.2.2 广东石英矿煅烧前后形貌分析 | 第77-79页 |
6.3 Zeta电位测定 | 第79-86页 |
6.3.1 矿物Zeta电位与pH的关系 | 第79-80页 |
6.3.2 捕收剂对矿物Zeta电位的影响 | 第80-83页 |
6.3.3 煅烧对矿物Zeta电位的影响 | 第83-86页 |
6.4 红外光谱分析 | 第86-93页 |
6.4.1 矿物与药剂作用前后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86-90页 |
6.4.2 矿物煅烧前后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90-93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 第95-99页 |
7.1 结论 | 第95-97页 |
7.2 建议 | 第97-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103-105页 |
致谢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