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 第7-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3页 |
1.2.1 输气管道运行优化研究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8-10页 |
1.2.2 输气管道运行优化仿真软件国内外现状 | 第10-12页 |
1.2.3 输气管道公司国内外管存管理现状 | 第12-13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2章 川气东送管道概况 | 第16-32页 |
2.1 川气东送管道系统介绍 | 第16-17页 |
2.1.1 川气东送管道简介 | 第16页 |
2.1.2 元坝增压工程 | 第16页 |
2.1.3 涪陵增压工程和涪陵-王场管道工程 | 第16-17页 |
2.1.4 川气东送管道增压工程 | 第17页 |
2.2 川气东送管道主要工艺参数 | 第17-22页 |
2.2.1 上游气源气质参数 | 第17-19页 |
2.2.2 管道基本工艺参数 | 第19页 |
2.2.3 管道沿线高程与里程 | 第19-21页 |
2.2.4 基础参数选取 | 第21-22页 |
2.3 压气站参数 | 第22-32页 |
2.3.1 压气站机组配置 | 第22-23页 |
2.3.2 压缩机性能参数 | 第23-31页 |
2.3.3 压缩机效率 | 第31页 |
2.3.4 压气站站内摩阻 | 第31页 |
2.3.5 压气站出站温度 | 第31-32页 |
第3章 川气东送管道运行优化理论与方法 | 第32-44页 |
3.1 川气东送管道数学模型 | 第32-37页 |
3.1.1 天然气物性参数计算 | 第32-36页 |
3.1.2 大落差地形稳态水力计算 | 第36-37页 |
3.2 水力计算软件分析及川气东送管道运行优化仿真软件选择 | 第37-40页 |
3.2.1 SynerGEE Gas | 第37-38页 |
3.2.2 SPS和Pipeline Studio | 第38-40页 |
3.3 川气东送管道系统仿真模型准确性验证 | 第40-42页 |
3.3.1 2015年6月2日输量工况 | 第41页 |
3.3.2 增压工程设计输量工况 | 第41-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4章 川气东送管道输气能力分析及管存控制 | 第44-58页 |
4.1 川气东送管道输气能力计算边界条件 | 第44-48页 |
4.1.1 上游气源供气条件 | 第44-45页 |
4.1.2 川气东送管网运行压力约束条件 | 第45-46页 |
4.1.3 下游用户用气条件及特点 | 第46-48页 |
4.2 川气东送管道输气能力分析 | 第48-53页 |
4.2.1 川气东送管道原有压气站下输气能力分析 | 第48-49页 |
4.2.2 川气东送管道增压工程一期输气能力分析 | 第49-51页 |
4.2.3 川气东送管道远期期压气站配置输气能力汇总 | 第51-53页 |
4.3 川气东送管道合理管存控制研究 | 第53-57页 |
4.3.1 管存的概念及合理控制管存的作用 | 第53-54页 |
4.3.2 管存计算方法 | 第54页 |
4.3.3 川气东送管道合理管存范围确定 | 第54-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5章 川气东送管道运行方案优选 | 第58-68页 |
5.1 川气东送管道运行方案优化原则及方法 | 第58页 |
5.2 川气东送管道典型输量下的运行优化分析 | 第58-65页 |
5.2.1 七个管道典型输量确定 | 第58-60页 |
5.2.2 典型输量下方案优化 | 第60-65页 |
5.3 应用举例 | 第65-6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6章 川气东送管道事故应急工况研究 | 第68-77页 |
6.1 输气管道事故应急工况研究意义 | 第68页 |
6.2 典型事故工况及分析 | 第68-76页 |
6.2.1 管道气源中断 | 第68-69页 |
6.2.3 干线截断阀意外关断或管道堵塞 | 第69-71页 |
6.2.4 管道泄漏 | 第71-72页 |
6.2.5 压气站失效 | 第72-76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7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77-78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77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