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4页 |
1.1.1. 国内外地铁的发展 | 第11-12页 |
1.1.2. 问题的引出及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4-16页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2. 存在的问题 | 第16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方法及路线 | 第17-19页 |
第2章 地铁隧道通风 | 第19-31页 |
2.1. 隧道通风系统 | 第19页 |
2.2. 自然风 | 第19-20页 |
2.3. 列车活塞风 | 第20-28页 |
2.3.1. 单线无通风竖井隧道的列车活塞风计算 | 第21-24页 |
2.3.2. 单线有通风竖井隧道的列车活塞风计算 | 第24-28页 |
2.4. 隧道机械通风 | 第28-29页 |
2.4.1. 正常运行工况时通风 | 第28页 |
2.4.2. 列车阻塞工况时通风 | 第28-29页 |
2.4.3. 列车火灾工况时通风 | 第29页 |
2.4.4. 夜间隧道通风换气 | 第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3章 地铁隧道纵向风速分布研究 | 第31-49页 |
3.1. 隧道全线纵向风速分布研究 | 第31-36页 |
3.1.1. SES软件简介 | 第31-32页 |
3.1.2.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32-33页 |
3.1.3. 计算结果分析 | 第33-36页 |
3.2. 区间隧道内列车前后纵向风速分布研究 | 第36-48页 |
3.2.1. 基本控制方程 | 第36-38页 |
3.2.2. 湍流模型的选择 | 第38-39页 |
3.2.3. STAR-CCM+软件简介 | 第39-40页 |
3.2.4.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40-42页 |
3.2.5. 计算结果分析 | 第42-4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地铁区间隧道风速监测点位置选取研究 | 第49-74页 |
4.1. 圆管断面上速度分布相关公式的推导 | 第49-53页 |
4.2. 数值计算方法验证 | 第53-55页 |
4.3. 区间隧道三维计算模型建立 | 第55-56页 |
4.4. 计算网格及求解条件 | 第56-57页 |
4.5. 隧道断面风速分布规律分析 | 第57-61页 |
4.6. 隧道断面上风速测点位置选取研究分析 | 第61-73页 |
4.6.1. 基于在平均风速点定位监测的方法研究 | 第61-67页 |
4.6.2. 基于修正处理风速监测值的定位监测方法研究 | 第67-73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5章 列车通过对风速监测点处风速影响的研究 | 第74-86页 |
5.1.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74-75页 |
5.2. 环隙流动特征分析 | 第75-77页 |
5.3. 监测点风速变化规律分析 | 第77-80页 |
5.4. 不同车速条件下对风速监测点监测数据产生的影响 | 第80-83页 |
5.5. 不同阻塞比条件下对风速监测点监测数据产生的影响 | 第83-84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