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场毫米波成像和散射体电磁参数提取的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缩略词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4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8页 |
1.1.1 各类成像方法及其概述 | 第13-14页 |
1.1.2 微波成像的应用 | 第14-16页 |
1.1.3 电磁参数获取概述 | 第16-1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1.3 本文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成像算法的理论基础 | 第24-33页 |
2.1 SAR成像基本原理 | 第24-27页 |
2.1.1 SAR成像概述 | 第24页 |
2.1.2 SAR工作模式 | 第24-25页 |
2.1.3 SAR分辨率 | 第25-27页 |
2.2 毫米波成像理论基础 | 第27-32页 |
2.2.1 傅里叶变换基础 | 第27-28页 |
2.2.2 单频点全息图像重建 | 第28-29页 |
2.2.3 宽带全息图像重建 | 第29-31页 |
2.2.4 全息图像重建参数分析 | 第31-3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近场毫米波SAR成像方法 | 第33-51页 |
3.1 毫米波SAR成像方法 | 第33-35页 |
3.2 图像重建的采样及分辨率分析 | 第35-44页 |
3.2.1 不同角度间隔分析 | 第36-40页 |
3.2.2 不同带宽分析 | 第40-44页 |
3.3 任意形状物体成像 | 第44-47页 |
3.3.1 弧形板成像 | 第44-46页 |
3.3.2 锯齿状物体成像 | 第46-47页 |
3.4 人体携带物品成像 | 第47-4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四章 基于毫米波SAR成像的电磁参数获取算法 | 第51-59页 |
4.1 电磁参数获取算法 | 第51-53页 |
4.2 介质电磁参数提取仿真分析 | 第53-58页 |
4.2.1 无耗介质电磁参数提取 | 第53-56页 |
4.2.2 有耗介质电磁参数获取 | 第56-5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毫米波SAR成像的系统实现 | 第59-68页 |
5.1 成像系统介绍 | 第59-61页 |
5.1.1 成像平台构建 | 第59-61页 |
5.1.2 系统主要参数指标 | 第61页 |
5.2 金属物体成像 | 第61-65页 |
5.2.1 金属平板成像 | 第61-62页 |
5.2.2 金属圆柱体成像 | 第62-65页 |
5.3 金属及介质混合体成像 | 第65-6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68页 |
6.2 课题研究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致谢 | 第73-75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