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隔震技术的发展历程 | 第12-13页 |
1.2.2 软土场地的建筑隔震研究 | 第13-14页 |
1.2.3 隔震层参数优化研究 | 第14-15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基础隔震的基本理论 | 第17-27页 |
2.1 橡胶支座的力学性能 | 第17-22页 |
2.1.1 橡胶支座形状系数 | 第17-18页 |
2.1.2 橡胶支座的水平性能 | 第18-19页 |
2.1.3 橡胶支座竖向性能 | 第19-20页 |
2.1.4 铅芯橡胶支座力学模型 | 第20-22页 |
2.2 单质点基础隔震体系的结构动力分析 | 第22-24页 |
2.2.1 隔震结构的动力分析模型 | 第22页 |
2.2.2 单质点体系隔震结构加速度分析 | 第22-23页 |
2.2.3 单质点体系隔震结构的位移分析 | 第23-24页 |
2.3 多质点基础隔震体系的结构动力分析 | 第24-26页 |
2.3.1 多自由度隔震结构的动力分析模型 | 第24页 |
2.3.2 多自由度基础隔震地震反应方程 | 第24-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隔震结构的弹塑性有限元模拟 | 第27-34页 |
3.1 弹塑性有限元软件PERFORM-3D程序简介 | 第27页 |
3.2 材料的本构模型 | 第27-30页 |
3.2.1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 | 第28-29页 |
3.2.2 钢筋的本构关系 | 第29-30页 |
3.3 梁柱的模拟 | 第30-32页 |
3.4 支座的模拟 | 第32-33页 |
3.4.1 橡胶支座模拟 | 第32页 |
3.4.2 摩擦摆模拟 | 第32-3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橡胶支座隔震结构的实例分析 | 第34-59页 |
4.1 工程概况 | 第34-36页 |
4.1.1 工程简介 | 第34页 |
4.1.2 模型荷载取值 | 第34-35页 |
4.1.3 三维模型建立 | 第35-36页 |
4.2 基于ETABS的隔震设计 | 第36-39页 |
4.2.1 隔震层设计 | 第36-37页 |
4.2.2 隔震结构模态分析 | 第37-38页 |
4.2.3 隔震支座竖向压应力 | 第38-39页 |
4.3 隔震结构的时程分析 | 第39-46页 |
4.3.1 地震波的选择 | 第39-40页 |
4.3.2 Ⅰ类场地地震波选择 | 第40-42页 |
4.3.3 Ⅱ类场地地震波选择 | 第42-43页 |
4.3.4 Ⅲ类场地地震波选择 | 第43-44页 |
4.3.5 Ⅳ类场地地震波选择 | 第44-46页 |
4.4 不同场地土类别下结构隔震分析 | 第46-51页 |
4.4.1 Ⅰ类场地上的隔震效果分析 | 第46-47页 |
4.4.2 Ⅱ类场地上的隔震效果分析 | 第47-48页 |
4.4.3 Ⅲ类场地上的隔震效果分析 | 第48-49页 |
4.4.4 Ⅳ类场地上的隔震效果分析 | 第49-51页 |
4.5 同一地震下不同场地隔震分析 | 第51-58页 |
4.5.1 地震动的输入 | 第51-52页 |
4.5.2 层间剪力时程分析 | 第52-56页 |
4.5.3 罕遇地震作用下支座位移变化 | 第56-57页 |
4.5.4 耗能分析 | 第57-5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软土场地的建筑隔震参数优化分析 | 第59-77页 |
5.1 软土场地屈重比对隔震效果的影响 | 第59-65页 |
5.1.1 屈重比对减震系数的影响 | 第59-60页 |
5.1.2 屈重比对顶层加速度的影响 | 第60-63页 |
5.1.3 屈重比对隔震层位移的影响 | 第63-65页 |
5.2 上部结构刚度对隔震效果的影响 | 第65-70页 |
5.2.1 上部刚度对减震系数的影响 | 第66页 |
5.2.2 上部刚度对顶层加速度的影响 | 第66-69页 |
5.2.3 上部刚度对隔震层位移的影响 | 第69-70页 |
5.3 软土场地隔震层屈服前后刚度比对隔震效果的影响 | 第70-76页 |
5.3.1 屈服刚度比对层间剪力的影响 | 第71-72页 |
5.3.2 屈服刚度比对顶层加速度的影响 | 第72-74页 |
5.3.3 屈服刚度比对隔震层位移的影响 | 第74-7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7-79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77-78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