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养老模式变迁中的政府责任比较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一、养老模式 | 第10-12页 |
二、政府责任 | 第12-13页 |
三、养老模式中的政府责任 | 第13-14页 |
第三节 主要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一、主要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二、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页 |
第四节 本文创新点与不足 | 第15-17页 |
一、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二、本文存在的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7-24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7-19页 |
一、养老模式 | 第17页 |
二、政府责任 | 第17-19页 |
第二节 本文的理论基础 | 第19-24页 |
一、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 第19-20页 |
二、社会交换理论 | 第20-21页 |
三、多中心治理理论 | 第21-22页 |
四、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我国养老模式变迁历程分析 | 第24-34页 |
第一节 我国养老模式变迁历程 | 第24-29页 |
一、自我养老、家庭养老时期 | 第24-25页 |
二、集体养老的过渡阶段 | 第25-27页 |
三、居家养老为主的多元化养老时代 | 第27-29页 |
第二节 我国养老模式变迁的原因分析 | 第29-32页 |
一、家庭结构变迁 | 第29-30页 |
二、代际关系变迁 | 第30页 |
三、价值观念变迁 | 第30-31页 |
四、社会养老保障变迁 | 第31-32页 |
第三节 我国养老模式发展现状及未来的趋势 | 第32-34页 |
一、农村单一非制度化的养老模式 | 第32-33页 |
二、城市多元养老模式并存 | 第33页 |
三、未来我国养老模式的发展趋势 | 第33-34页 |
第四章 三种养老模式的政府责任比较分析 | 第34-41页 |
第一节 三种养老模式的政治责任比较 | 第34-36页 |
一、家庭养老时期政府的政治责任 | 第34页 |
二、集体养老时期政府的政治责任 | 第34-35页 |
三、居家养老时期政府的政治责任 | 第35页 |
四、政府合法性是政府承担养老责任的内在动力 | 第35-36页 |
第二节 三种养老模式的经济责任比较 | 第36-37页 |
一、家庭养老时期政府的经济责任 | 第36页 |
二、集体养老时期政府的经济责任 | 第36-37页 |
三、居家养老时期政府的经济责任 | 第37页 |
四、经济发展状况决定政府承担养老责任的水平 | 第37页 |
第三节 三种养老模式的行政责任比较 | 第37-39页 |
一、家庭养老时期政府的行政责任 | 第37-38页 |
二、集体养老时期政府的行政责任 | 第38页 |
三、居家养老时期政府的行政责任 | 第38页 |
四、行政组织模式保障养老模式的顺利运行 | 第38-39页 |
第四节 三种养老模式的道德责任比较 | 第39-41页 |
一、家庭养老时期政府的道德责任 | 第39页 |
二、集体养老时期政府的道德责任 | 第39-40页 |
三、社区居家养老时期政府的道德责任 | 第40页 |
四、政府承担养老的兜底责任并负有道德教化的责任 | 第40-41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1-47页 |
第一节 现阶段多元养老模式中的政府责任分析 | 第41-44页 |
一、多元养老模式的政治法律责任分析 | 第41-42页 |
二、多元养老模式的经济责任分析 | 第42-43页 |
三、多元养老模式的行政责任分析 | 第43-44页 |
四、多元养老模式的道德责任分析 | 第44页 |
第二节 未来多元养老模式中政府责任定位 | 第44-47页 |
一、建立完善的老人福利法律体系 | 第45页 |
二、构建政府主导的资金筹集模式 | 第45页 |
三、强化政府的行政规划和监督职能 | 第45-46页 |
四、道德责任是政府责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