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前言 | 第11-15页 |
1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2 选题依据、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3 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5-29页 |
1 农药残留研究 | 第15-16页 |
2 农药在土壤环境中的行为研究 | 第16-21页 |
2.1 土壤对农药吸附与解吸 | 第16-20页 |
2.1.1 吸附与解吸机理 | 第17页 |
2.1.2 吸附与解吸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2.1.3 影响因素 | 第18-20页 |
2.2 农药在土壤中的其它行为 | 第20-21页 |
2.2.1 迁移与淋溶 | 第20页 |
2.2.2 降解与挥发 | 第20-21页 |
3 表面活性剂对农药污染土壤修复作用研究 | 第2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9页 |
第二章 环境中除草剂扑草净残留分析方法研究 | 第29-37页 |
1 引言 | 第29页 |
2 实验部分 | 第29-31页 |
2.1 仪器设备 | 第29-30页 |
2.2 药品与试剂 | 第30页 |
2.3 试验方法 | 第30-31页 |
2.3.1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条件 | 第30页 |
2.3.2 标准溶液的配置 | 第30页 |
2.3.3 土壤样品分析 | 第30页 |
2.3.4 水样分析 | 第30-31页 |
2.3.5 小麦样品分析 | 第31页 |
2.3.6 样品添加回收率测定 | 第31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1-35页 |
3.1 色谱分析方法的确立 | 第31-32页 |
3.2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2页 |
3.3 样品的提取和净化 | 第32-35页 |
3.3.1 土壤样品的提取和净化 | 第32页 |
3.3.2 水样的提取和净化 | 第32-33页 |
3.3.3 小麦样品的提取和净化 | 第33-35页 |
3.4 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 第35页 |
3.5 方法的比较 | 第35页 |
4 结论 | 第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第三章 除草剂扑草净在土壤中的吸附与解吸行为研究 | 第37-46页 |
1 引言 | 第37页 |
2 实验部分 | 第37-39页 |
2.1 供试材料 | 第37-38页 |
2.2 仪器设备 | 第38页 |
2.3 试验方法 | 第38-39页 |
2.3.1 扑草净在土壤中的吸附与解吸 | 第38页 |
2.3.2 土壤有机质对扑草净在土壤中吸附与解吸的影响 | 第38-39页 |
2.3.3 土壤溶液pH对扑草净在土壤中吸附与解吸的影响 | 第39页 |
2.3.4 Triton X-100对扑草净在土壤中吸附与解吸的影响 | 第39页 |
2.3.5 扑草净的定量 | 第39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9-44页 |
3.1 扑草净在土壤中的吸附与解吸吸 | 第39-42页 |
3.1.1 扑草净在不同土壤中的吸附动力学 | 第39-40页 |
3.1.2 扑草净在不同土壤中的吸附与解吸等温线 | 第40-42页 |
3.2 土壤有机质对扑草净在土壤中吸附与解吸的影响 | 第42页 |
3.3 土壤溶液pH对扑草净在土壤中吸附与解吸的影响 | 第42-43页 |
3.4 Triton X-100对扑草净在土壤中吸附与解吸的影响 | 第43-44页 |
4 结论 | 第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第四章 除草剂扑草净在土壤中的迁移行为及Triton X-100对扑草净污染土壤和水的修复作用研究 | 第46-55页 |
1 引言 | 第46-47页 |
2 实验部分 | 第47-49页 |
2.1 供试材料 | 第47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47-49页 |
2.2.1 扑草净在土壤中的迁移 | 第47-48页 |
2.2.2 Triton X-100对扑草净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 | 第48页 |
2.2.3 Triton X-100对扑草净污染水的修复作用 | 第48页 |
2.2.4 样品分析 | 第48-49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49-52页 |
3.1 扑草净在土壤中的迁移特性 | 第49页 |
3.2 Triton X-100对扑草净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 | 第49-50页 |
3.3 Triton X-100对扑草净污染水的修复作用 | 第50-51页 |
3.4 淋洗液的后处理及循环使用 | 第51-52页 |
4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全文结论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