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不动产善意取得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一、不动产善意取得的概念、性质及起源 | 第10-14页 |
(一) 不动产善意取得的概念 | 第10页 |
(二) 不动产善意取得的性质 | 第10-12页 |
(三) 不动产善意取得的起源 | 第12-14页 |
二、不动产善意取得立法例研究 | 第14-21页 |
(一) 境外不动产善意取得的立法例 | 第14-17页 |
(二) 我国不动产善意取得的法律现状 | 第17-21页 |
三、不动产善意取得的理论依据及现实意义 | 第21-30页 |
(一) 不动产善意取得的理论学说及评析 | 第21-24页 |
(二) 不动产善意取得的理论依据 | 第24-28页 |
(三) 不动产善意取得的现实意义 | 第28-30页 |
四、不动产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 | 第30-39页 |
(一) 不动产善意取得须通过交易行为实现 | 第30-33页 |
(二) 让与人事实上无处分权 | 第33-34页 |
(三) 第三人须为善意且无重大过失 | 第34-37页 |
(四) 不动产变更登记已完成 | 第37-39页 |
五、不动产善意取得的适用 | 第39-43页 |
(一) 不动产善意取得的适用范围 | 第39-40页 |
(二) 不动产善意取得的排除 | 第40-41页 |
(三) 不动产善意取得的救济 | 第41-43页 |
六、不动产善意取得的法律效果 | 第43-45页 |
(一) 原权利人与让与人之间 | 第43页 |
(二) 原权利人与第三人之间 | 第43-44页 |
(三) 让与人与第三人之间 | 第44页 |
(四) 原权利人与不动产登记机关之间 | 第44-45页 |
结束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