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部分 导论 | 第13-16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3页 |
1.2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1.3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1 比较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3.2 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方法 | 第14-15页 |
1.4 本文的基本框架 | 第15-16页 |
第二部分 财政收支运行体系科学化的内涵和内容 | 第16-21页 |
2.1 财政收支运行体系科学化的内涵 | 第16-19页 |
2.1.1 财政收支运行要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 第16页 |
2.1.2 财政收支运行要充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 第16-17页 |
2.1.3 财政收支运行要充分体现政府职能范围和侧重点 | 第17-18页 |
2.1.4 财政收支运行要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 第18页 |
2.1.5 财政收支运行要依据法律法规 | 第18-19页 |
2.2 财政收支运行科学化的内容 | 第19-21页 |
2.2.1 财政收支分类的科学化 | 第19-20页 |
2.2.2 财政收入规模和结构的科学化 | 第20页 |
2.2.3 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的科学化 | 第20-21页 |
第三部分 财政收支分类的科学化 | 第21-35页 |
3.1 政府收支分类在财政运行中的作用 | 第21-23页 |
3.1.1 政府预算管理 | 第21页 |
3.1.2 部门财务管理 | 第21-22页 |
3.1.3 立法机构和社会监督 | 第22页 |
3.1.4 财政经济统计分析 | 第22-23页 |
3.2 现行政府预算收支科目的分析 | 第23-26页 |
3.2.1 现行科目体系的主要问题 | 第23-24页 |
3.2.2 对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的影响 | 第24-25页 |
3.2.3 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政府收支分类标准的比较 | 第25-26页 |
3.3 建立新型政府收支分类体系 | 第26-35页 |
3.3.1 建立新型政府收支分类体系在财政运行中的作用 | 第26-28页 |
3.3.2 构建新型政府收支分类体系 | 第28-29页 |
3.3.3 政府收支分类体系在财政运行中的运用 | 第29-35页 |
第四部分 财政收入体系的科学化 | 第35-53页 |
4.1 财政收入规模的科学化 | 第35-44页 |
4.1.1 财政收入规模的定义和衡量 | 第35-36页 |
4.1.2 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 第36-37页 |
4.1.3 财政收入规模科学化的必要性 | 第37页 |
4.1.4 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实证分析 | 第37-41页 |
4.1.5 财政收入规模科学化的界定 | 第41-44页 |
4.2 财政收入结构的科学化 | 第44-53页 |
4.2.1 财政收入结构现状分析 | 第44-49页 |
4.2.2 财政收入结构科学化 | 第49-53页 |
第五部分 财政支出体系的科学化 | 第53-76页 |
5.1 财政支出规模的科学化 | 第53-60页 |
5.1.1 财政支出规模的定义和衡量 | 第53-54页 |
5.1.2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 | 第54页 |
5.1.3 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实证分析 | 第54-58页 |
5.1.4 财政支出规模科学化的界定 | 第58-60页 |
5.2 财政支出结构的科学化 | 第60-76页 |
5.2.1 财政支出结构现状分析 | 第61-72页 |
5.2.2 财政支出结构的科学化界定 | 第72-76页 |
结束语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