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1页 |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6页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2章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的概述 | 第18-25页 |
2.1 “一事一议”的产生背景分析 | 第18-19页 |
2.2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的内涵 | 第19-22页 |
2.2.1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的内容 | 第19-20页 |
2.2.2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可行性分析 | 第20-22页 |
2.3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实施的整体效果 | 第22-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河北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的实施现状 | 第25-42页 |
3.1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的实施概况 | 第25-29页 |
3.1.1 制度的主要内容 | 第25-27页 |
3.1.2 制度推行情况 | 第27-29页 |
3.2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组织机构及工作程序 | 第29-36页 |
3.2.1 组织机构 | 第29-32页 |
3.2.2 工作程序 | 第32-35页 |
3.2.3 工作考核 | 第35-36页 |
3.3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困境分析 | 第36-41页 |
3.3.1 民主议事效果不佳 | 第36-37页 |
3.3.2 建设资金多方筹集难度大 | 第37-38页 |
3.3.3 监督考评体系不完善 | 第38-39页 |
3.3.4 公共产品的管护措施有待完善 | 第39-40页 |
3.3.5 资金使用管理上存在争议 | 第40-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的设计及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2-70页 |
4.1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的设计 | 第42-51页 |
4.1.1 组织机构的设计 | 第42-44页 |
4.1.2 工作程序的设计 | 第44-49页 |
4.1.3 工作考核设计 | 第49-51页 |
4.2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51-59页 |
4.2.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51页 |
4.2.2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51-57页 |
4.2.3 评价指标等级的划分 | 第57-59页 |
4.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59-69页 |
4.3.1 层次分析法的概述 | 第59-61页 |
4.3.2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61-6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5章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评价方法的选择及应用 | 第70-90页 |
5.1 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70-72页 |
5.1.1 模糊综合评价法概述 | 第70页 |
5.1.2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步骤 | 第70-72页 |
5.1.3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72页 |
5.2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综合评价的应用 | 第72-84页 |
5.2.1 实证地区选取的原则 | 第73页 |
5.2.2 秦皇岛市青龙县概况 | 第73-74页 |
5.2.3 综合评价数据的收集及整理 | 第74-78页 |
5.2.4 综合评价过程 | 第78-83页 |
5.2.5 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 第83-84页 |
5.3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84-89页 |
5.3.1 优化一事一议议事制度 | 第85页 |
5.3.2 优化一事一议各参与主体 | 第85-86页 |
5.3.3 强化一事一议监督考核机制 | 第86-87页 |
5.3.4 强化一事一议资金管理制度 | 第87-88页 |
5.3.5 完善一事一议后续管护制度 | 第88-8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结论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5页 |
附录1 | 第95-100页 |
附录2 | 第100-104页 |
攻读硕土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104-105页 |
致谢 | 第105-106页 |
作者简介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