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引言 | 第8-13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及文献述评 | 第10-11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及文献述评 | 第11-12页 |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12-13页 |
2 灰色关联分析在市场法评估企业价值中的适用性分析 | 第13-17页 |
2.1 灰色系统理论及灰色关联分析方法 | 第13-14页 |
2.1.1 灰色系统理论概念辨析 | 第13页 |
2.1.2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的基本定义 | 第13-14页 |
2.2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的适用性分析 | 第14-15页 |
2.3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的分析思路 | 第15-17页 |
3 可比公司选择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17-21页 |
3.1 指标体系建立的依据 | 第17页 |
3.2 可比公司选择实务各项指标分析 | 第17-21页 |
3.2.1 综合指标分析 | 第17页 |
3.2.2 盈利能力指标分析 | 第17-18页 |
3.2.3 营运能力指标分析 | 第18-19页 |
3.2.4 偿债能力指标分析 | 第19页 |
3.2.5 成长能力指标分析 | 第19-21页 |
4 建立市场法评估企业价值的灰色相似度评估模型 | 第21-24页 |
4.1 目标公司与候选可比公司的原始数据处理 | 第21页 |
4.2 计算候选可比公司与目标公司之间的序列差 | 第21-22页 |
4.3 计算候选可比公司与目标公司之间的灰色关联度 | 第22-23页 |
4.4 选择可比公司并计算各可比公司的价格权重 | 第23-24页 |
5 灰色相似度模型在市场法评估企业价值中的实证分析 | 第24-30页 |
5.1 灰色相似度模型实证分析的案例说明 | 第24-25页 |
5.1.1 目标公司介绍及选取的理由 | 第24页 |
5.1.2 目标公司的行业地位及行业分析 | 第24-25页 |
5.2 灰色相似度模型应用于企业价值评估的实证过程 | 第25-28页 |
5.3 灰色相似度模型评估企业价值的实证结论 | 第28-30页 |
5.3.1 评估结果及计算过程 | 第28页 |
5.3.2 评估增减值的原因分析 | 第28-30页 |
6 结束语 | 第30-32页 |
6.1 本文得出的研究结论 | 第30页 |
6.2 本文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 第30-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4页 |
附录 | 第34-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