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1.2 球墨铸铁的发展与应用 | 第10-12页 |
1.3 球墨铸铁铁水冶金参数及其控制方法 | 第12-14页 |
1.3.1 原铁水温度的测量与调控 | 第12页 |
1.3.2 原铁水碳硅含量的测量与调控 | 第12-13页 |
1.3.3 溶氧量的测量与调控 | 第13-14页 |
1.4 球墨铸铁球化处理工艺 | 第14-16页 |
1.4.1 球化剂的选择 | 第14-15页 |
1.4.2 球化处理方式选择 | 第15-16页 |
1.5 球化处理效果的评价 | 第16-19页 |
1.5.1 针对固体试样的球化效果评价方法 | 第16-18页 |
1.5.2 针对液态熔体的球化处理效果评价方法 | 第18-19页 |
1.6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2章 球墨铸铁原铁水冶金状态评价 | 第20-32页 |
2.1 铁水冶金状态参数及影响 | 第20-21页 |
2.2 铁水熔炼温度预测 | 第21-22页 |
2.3 碳硅含量的检测 | 第22-27页 |
2.3.1 碳当量的预测 | 第23-25页 |
2.3.2 碳含量预测 | 第25-26页 |
2.3.3 硅含量预测 | 第26-27页 |
2.4 形核能力预测 | 第27-29页 |
2.5 原铁水成分调控的验证 | 第29-3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球化剂加入量计算及球化效果评价方法 | 第32-50页 |
3.1 球化剂加入量确定方法 | 第32页 |
3.2 碳当量对球化剂加入量的影响 | 第32-33页 |
3.3 氧化程度对球化剂加入量的影响 | 第33-40页 |
3.3.1 衡量氧化程度的特征参数的确定 | 第33-38页 |
3.3.2 氧化程度与球化剂加入量的关系 | 第38-40页 |
3.4 硫含量对球化剂加入量的影响 | 第40-43页 |
3.4.1 硫含量的特征参数的确定 | 第40-41页 |
3.4.2 硫含量与球化剂加入量的关系 | 第41-43页 |
3.5 球化处理时间对球化剂加入量的影响 | 第43-44页 |
3.6 各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球化剂加入量 | 第44-46页 |
3.7 球化效果评价方法 | 第46-47页 |
3.8 球化处理过程的调控及球化效果预测的验证 | 第47-49页 |
3.9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原铁水冶金状态评价及球化效果评价的计算机实现方法 | 第50-62页 |
4.1 系统硬件设备 | 第50-53页 |
4.1.1 热分析样杯的确定 | 第50-51页 |
4.1.2 温度及位移传感器的选择 | 第51-52页 |
4.1.3 测量及控制模块的选择 | 第52-53页 |
4.1.4 控制系统硬件设备 | 第53页 |
4.2 特征参数的选择及确定方法 | 第53-55页 |
4.2.1 冷却曲线特征值确定 | 第53-54页 |
4.2.2 共晶膨胀曲线特征值确定 | 第54-55页 |
4.3 测控信号的传输及处理 | 第55-59页 |
4.3.1 模数转化电路 | 第55-56页 |
4.3.2 控制电路信号的传输过程 | 第56页 |
4.3.3 数据处理程序设计 | 第56-58页 |
4.3.4 控制系统程序设计 | 第58-59页 |
4.4 检测结果的显示及记录 | 第59-6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