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22页 |
1.1 环蕃类化合物 | 第10页 |
1.2 Cyclophane类化合物 | 第10-12页 |
1.3 Pyridinophane的研究进展 | 第12页 |
1.4 Pyrazinophane的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5 本实验室环蕃的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1.6 环蕃类化合物的配合物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1.7 本实验室对环蕃类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1.8 本论文的工作 | 第21-22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22-33页 |
2.1 实验所用仪器、实验试剂及试剂的预处理 | 第22-25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22-23页 |
2.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3-24页 |
2.1.3 部分试剂的前处理 | 第24-25页 |
2.2 吡嗪类硫桥蕃类化合物的合成 | 第25-29页 |
2.2.1 氯甲基吡嗪的合成 | 第25-26页 |
2.2.2 硫桥蕃39、40、41的合成 | 第26页 |
2.2.3 对苯醌与2,11,20,29-四硫杂[3.3.3.3](2,6)吡嗪蕃42的CT络合尝试 | 第26-29页 |
2.3 苯类硫桥化合物的合成 | 第29-31页 |
2.3.1 均苯三甲酸乙酯45的合成 | 第29页 |
2.3.2 均苯三苄醇46的合成 | 第29-30页 |
2.3.3 均苯三溴甲基47的合成 | 第30-31页 |
2.3.4 化合物S_3[3_3]蕃48的合成 | 第31页 |
2.4 晶体培养 | 第31-32页 |
2.4.1 S_3[3_3]蕃48的品体培养 | 第31页 |
2.4.2 S_3[3_3]蕃与非金属I_2配合物49的合成,及晶体的培养 | 第31-32页 |
2.5 蕃类化合物及其配合物的晶体性质表征 | 第32-33页 |
2.5.1 晶体结构的测定 | 第32页 |
2.5.2 热重分析 | 第32-33页 |
第3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3-52页 |
3.1 硫桥吡嗪蕃的合成线路选择 | 第33-34页 |
3.2 晶体的X-Ray晶体结构分析结构分析 | 第34-50页 |
3.2.1 S_3[3_3]蕃与I_2的晶体结构分析 | 第34-43页 |
3.2.2 S_3[3_3]蕃的晶体结构分析 | 第43-50页 |
3.3 | 第50-52页 |
3.3.1 化合物48的热重曲线分析 | 第50-51页 |
3.3.2 化合物49的热重曲线分析 | 第51-52页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4.1 结论 | 第52-53页 |
4.2 展望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附图 | 第58-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