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引言 | 第8-11页 |
第一章 严重的虚假广告行为缺乏刑法规制的现状 | 第11-15页 |
第一节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关于虚假广告的规定 | 第11-12页 |
一、现行法律法规关于虚假广告的规定 | 第11页 |
二、虚假广告的制裁方式 | 第11-12页 |
第二节 严重的虚假广告行为刑法规制的缺乏 | 第12-15页 |
一、虚假广告的泛滥 | 第12-13页 |
二、虚假广告的危害性 | 第13-14页 |
三、问题之提出——严重的虚假广告行为刑法规制少的现状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基于行政刑法视野分析我国虚假广告治理现状 | 第15-31页 |
第一节 行政刑法的理论背景及概念 | 第15-20页 |
一、理论背景 | 第15-16页 |
二、行政刑法的概念 | 第16-18页 |
三、我国行政犯罪品格的模糊性 | 第18-20页 |
第二节 行政犯罪品格的模糊性与虚假广告罪刑事定性的困难性 | 第20-26页 |
一、虚假广告罪与虚假广告违法行为在行为构成要素上的重合性 | 第21-22页 |
二、虚假广告罪的构成要件对虚假广告类行政法规的依附性强 | 第22-24页 |
三、虚假广告罪是行政违法加重犯 | 第24页 |
四、法益抽象化与虚假广告罪保护的法益被冲淡 | 第24-26页 |
第三节 虚假广告罪定性的困难的实践案例分析——杭州华夏医院虚假医疗广告案 | 第26-31页 |
一、杭州华夏医院虚假广告案的重大意义 | 第26-27页 |
二、案情简介 | 第27-28页 |
三、对于争议焦点的分析 | 第28-31页 |
第三章 问题之解决——如何突破虚假广告治理过程中存在的瓶颈 | 第31-37页 |
第一节 实体法上虚假广告行为的类型构建 | 第31-35页 |
一、统一立法概念 | 第31-34页 |
二、通过典型案例进行实践类型构建 | 第34-35页 |
第二节 程序上案件移送制度的完善 | 第35-37页 |
一、现有案件移送的衔接制度 | 第35-36页 |
二、完善案件移送衔接制度的具体措施 | 第36-37页 |
结论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后记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