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形,新的色—论民国时期书籍封面设计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页 |
1.2 课题研究的现状 | 第10-11页 |
1.3 课题创新之处 | 第11-12页 |
1.4 课题研究的相关概念 | 第12-14页 |
1.4.1 图形语言 | 第12-13页 |
1.4.2 色彩语言 | 第13-14页 |
1.5 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民国时期书籍封面设计的背景 | 第16-36页 |
2.1 时代背景的变革 | 第16-17页 |
2.2 传统文化对民国书籍封面的影响 | 第17-29页 |
2.2.1 传统文化的延伸 | 第17-21页 |
2.2.2 文学改革发展的影响 | 第21-23页 |
2.2.3 文人作家的参与 | 第23-29页 |
2.3 西方艺术流派对民国书籍封面的影响 | 第29-36页 |
2.3.1 “新艺术”运动和“装饰艺术”的影响 | 第29-31页 |
2.3.2 现代主义艺术下的设计风格 | 第31-36页 |
第三章 民国时期书籍封面中图形与色彩 | 第36-54页 |
3.1 图形的视觉传达功能 | 第36-37页 |
3.2 民国时期书籍封面设计中的图形特征 | 第37-48页 |
3.2.1 传统图形的应用 | 第37-41页 |
3.2.2 新兴图形的应用 | 第41-46页 |
3.2.3 西方艺术思潮影响下的图形应用 | 第46-48页 |
3.3 色彩的视觉传达功能 | 第48-49页 |
3.4 民国时期书籍封面设计中的色彩语言 | 第49-54页 |
3.4.1 传统的经典民族之色 | 第49-51页 |
3.4.2 纯朴平和的用色主张 | 第51-52页 |
3.4.3 现代感强烈的色彩设计 | 第52-54页 |
第四章 民国时期书籍封面的分类研究 | 第54-62页 |
4.1 科技类书籍封面 | 第54页 |
4.2 文学类书籍封面 | 第54-61页 |
4.2.1 诗歌类 | 第55-57页 |
4.2.2 小说类 | 第57-58页 |
4.2.3 散文类 | 第58-59页 |
4.2.4 杂文类 | 第59-60页 |
4.2.5 其他刊物类 | 第60-61页 |
4.3 政治类书籍封面 | 第61-62页 |
第五章 民国时期书籍封面设计中的艺术内涵 | 第62-70页 |
5.1 体现了多元化的艺术形式 | 第62-66页 |
5.1.1 普罗大众的艺术形式 | 第63-64页 |
5.1.2 抽象的象征意蕴形式 | 第64-65页 |
5.1.3 具有民族装饰色彩的形式 | 第65-66页 |
5.2 民国时期书籍设计综合的价值意义 | 第66-70页 |
5.2.1 具有反映不同文化体系的作用 | 第66-67页 |
5.2.2 注重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 第67-68页 |
5.2.3 注重了书籍装帧的现代性体现 | 第68-69页 |
5.2.4 成为了外来艺术形式传入中国的重要渠道 | 第69-70页 |
结语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5页 |